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金魚傳承外傳「金魚徐」


  中山公園還有一個金魚傳承的故事,那就是「金魚徐」。之前講過金魚由宋朝流傳至今有一千幾年歷史,皇帝喜歡魚,做下人的當然趨之若鶩。話說明朝時,乾隆下江南回京後,有一天逛御花園看到魚,隨即問身旁的太監,為甚麼我在濟南見到的,沒有那麼漂亮?太監隨即說有位姓徐的遠房親戚是養魚高手,那就馬上召了他們到京城。徐家老少入京就在前門外的金銀池,挖坑造塘養魚,定時定候把魚送入宮,由於附近還有養魚戶牟家和張家,後來這一帶自然改名為金魚池,大概是現在天壇公園北門西北一里的地方。乾隆見識過徐家的魚大喜,封徐家做「金魚徐」,有御賜的扁擔、金扁等等,相片中的是「金魚徐」第九代傳人徐金生。


  徐金生的父親徐國慶,在辛亥革命之後到中山公園養魚,那時仍沿著大木海養金魚,金魚還是從上觀看的。那時公園剛對外開放,京城很多名門望族間中都向公園捐魚,徐國慶和兒子徐金生養了三十多個品種的金魚,部分更是宮廷珍貴品種金魚。中山公園每年元宵燈節都會展覽金魚,很是熱鬧,「金魚徐」之名再次響亮起來。


   我們聽過乒乓、熊貓外交,原來早在1954年曾經有金魚外交。那一年為了慶祝印度總理赫魯尼六十五歲大壽,周恩來總理送了一百條金魚給他賀壽,相片是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代辦申健送上金魚,站在申健後面的,就是「金魚徐」第九代傳人徐金生。那時前排左三的徐金生,還留在當地一段時間,教授對方如何照顧金魚的方法,可謂家族中最津津樂道的一件往事。


  三年之後,徐金生得了肺病,但沒有好好調理,六六年做一次大手術,虛弱的他無法工作,他改為在家整理多年來的養魚技術和資料,一九八一年五月,農業出版社出版了《中國金魚》一書,是中國早期關於金魚飼養的專門書籍。


  徐金生有一名兒子叫徐建民,就是「金魚徐」第十代傳人,零八年初接受中央電視台十台科教頻道訪問。他在中山公園出生,自小跟著父親徐金生飼養金魚。但到了九十年代,園林單位要求他們販賣金魚換取人工,但疲弱的金魚市場,令已經退休的徐金生真正的退休了,徐建民辭職改行當的士司機。做了「的哥」一段時間的徐建民,還是放不低金魚,跑到北京市郊順義開了「北京的士魚場」,由於資金和人手所限,主要都是塘養,只有十多個木海,重點培養金魚品種。



  一個大魚塘飼養各種大路貨金魚,為的是討生活,只有這些魚才能賣到市場。但牠們在塘裡隨意雜交,根本無法做到選種、篩選、穩定基因等工作,重燃宮廷金魚的光輝,或許只是徐建民的一個夢。最殘酷的另一個現實,宮廷金魚品種未必能得到市場接受,即是說不流行。龍睛鶴頂紅,偶爾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魚市場還可以見到,但品相不佳,且喜歡的人也不多。新聞節中的截圖,徐建民家很久以前,花錢找人拍下家中珍藏的魚,但現在都是絕跡的品種,所謂往事只能回味。


  「金魚徐」專訪播出後迴響不少,有人大呼可惜,但當然繼續惜金如玉,在很多人眼中金魚均是便宜貨。另一類主流意見則是大鑊飯,活文物保育要由阿爺負責等陳腔濫調,結果看著金魚走進死胡同,但其他國家反而珍而重之。蘭壽是日本人把中國傳入的壽星改良而成,再傳回中國,現在算是最受歡的品種,價格還比傳統的獅頭、龍睛之類貴很多,吸引很多魚場一窩蜂地飼養出口。日本的蘭壽玩家一般都有良好的經濟條件,至少能在自家後園,放十多廿個玻璃纖維水槽養魚,不單養,還要搞繁殖育種,這是提高金魚品種觀賞價值的基石。群眾基礎充足,又有金魚會、品評會等機制,金魚自然有價有市,走上精品之途。以往糞青一聽到日本蘭壽就咬牙切齒,形勢比人強,上視還是側視,現實終歸要面對的。

P.S. 黑白圖片下載自中國蘭壽網;彩色圖片則下載自新華網,翻拍中央電視台十台「金魚徐」專訪。


  再說一個故事, 前陣子查看銀行信用卡的月結單,發現有一筆300多港元的簽帳,過帳給一間GOLD FISH SERVICES (HK) 公司,魚店好像不能刷卡, 到底是啥咪公司?後來發現是一間印度會所,早前曾經跟朋友在那裡吃過飯,難道就是跟金魚徐結的緣,會所註冊的公司居然也跟金魚有關。這是印度會的菜牌,有套餐可以點的,那杯芒果酸奶很好喝。以前以為它是私人會所,但看雜誌知道也會招待街外客人,我就跟朋友去試菜,地方不錯、菜式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