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三大賣點,大明湖、趵突泉和千佛山,過往對這裡的認識,來自中文課的範文--《我看大明湖》。作者叫梁容若,生於晚清,這篇白話文,以清代作家劉鶚的《老殘遊記》作引子,說遊客若是按書索驥遊大明湖,定會失望而回。或許自己讀書不用功,一直誤以為範文的作者,就是劉鶚。幸好行文之前,我考據一下原文,否則掉錯書包、嚇壞人。
大明湖入口有兩句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簡單概括了它的景色到底如何。濟南自古名士多,杜甫、曾鞏、蘇東坡、李清照的詩文、對聯,曾給它的一草一木、一樓一閣加持,這也等同讓門票增值,現在收三十元人民幣。唸大專的時候,我等窮苦學生最愛到大陸自助旅遊,理由很簡單,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多的是,港幣兌換人民幣匯率高、食住消費甚低,那時我們在大陸都變成大款了。現在中國真的站起來,連人民幣匯率也硬起來,最近一次我拿八千元港幣,兌成人民幣之後少了一千,那一刻眼珠快掉出來。濟南本是路過的行程,旅遊書的照片沒有一張使我動心,就不想購票入湖。這個年頭出外靠網絡,我得知大明湖娶了東湖做二奶,在零九年九月開放,還要不收門票的,我自然樂於到此一遊。
我抵達濟南時已經是下午,吃過午餐,從城西北角的大明湖入口,沿著護城河向南走,繞了一圈,到傍晚到了東北角的東湖,拍出來的相片主要都是夜景。那時正值嚴冬,入黑便開始刮風,遊人沒有幾個,我更加自得其樂,既拍風景,也用小腳架自拍。我忽然覺得自己很可笑,在一個沒有認識的地方,沒有人理會,也不願跟人家搭訕。相片拍了一大堆,好像那時跟同學到公園拍照交攝影課的習作。
東湖佔地450畝,水面積佔了一半,大明湖之前為它蓄起護城河的泉水待用。這位二奶亦為大明湖八景外,加添了新八景,其中一景是「超然致遠」。大樓始建於元代,在《歷城縣志》有記載,明代亦有詩人楊衍嗣為大樓作詩。你可以登上重建後,七層高的超然樓,遠眺附近的景色。我入園的時候,燈還未亮起來,後來超然樓幾乎成了每張相片的主體。一至四樓的展廳有壁畫、圖片、文字等,介紹濟南泉水、城市園林、老濟南的生活等等。五至六樓有電梯抵達,可以臨高望湖的遠景。東湖增加的景點,還包括「秋柳含煙」、「七橋風月」、「明昌晨鐘」、「竹港清風」、「稼軒悠韻」、「萦堤遠水」、「鳥啼綠蔭」等。
小橋、樓台等古色古香的建築,在視覺上是對味了,但聽覺方面,恕我力有不逮,畫面表達不出來。不知道大陸為甚麼很喜歡廣播,公園不停播著聲帶,呼籲民眾這樣可以做,那樣不可以做,所謂文明遊園,但幽靜的環境都給它破壞了。火車、公車也有這種情況,充斥著廣播聲帶、電視新聞、商品廣告等等,為甚麼不可還乘客片刻的寧靜?
東湖擴建工程,當年引起一陣還湖於民的議論,民眾主要是介意大明湖老園區收費問題,不止是我等外來遊客,老濟南渴望一直給院牆包圍的大明湖,能從園中湖變成城中湖,再進一步就是還湖於民,因為大明湖早跟老濟南的生活連在一起。大明湖目前仍是一園兩制,例如老園區的碼頭,要坐船遊湖、或到湖心亭、歷下亭等景點,還是要在南門、西南門買票進場。東湖的模式像西湖,入園不收費,部分展館則要買門票。而東湖開放後,遊人數目明顯就給老園區構成壓力,但願免費開放之日,不是老園區開到茶靡之時。
我住的酒店在濟南城西北角,對出的城西護城河,除了有人游冬泳,遊船亦都會經過的。朝著大馬路走不到一分鐘,就是大明湖的西南門入口,我沿著護城河再往南走,找到熱鬧的地方吃了午餐,途中經過了五龍潭公園、趵突泉等收費的景點。我走到底後轉彎,向東逛了免費的泉城廣場、黑虎泉,直到東南角的解放閣--遊船終點,沿路往北走就是東湖入口。今次擴建東湖,賦與千年古城濟南另一種意義,就是把6900米的護城河貫通了。目前遊船跟我這趟步行路線差不多,目前工程要開通東護城河,接通東湖後,遊船便可以返回大明湖,環城泉水遊遍及四大泉群、大明湖、明府城。城市的發展都在努力興建,和盡情破壞裡面掙扎,濟南的護城河曾經斷流、東湖亦乾涸過,現在又得到重新滋潤。泉水懂得用就是活水,不然還是死水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