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過門不入山區肺



  人窮計短的玩法,才會買一張蘇黎世來回機票,跳過不去瑞士中部的山區肺吸仙氣,更要把首次歐遊行程砍掉重編。瑞士航空直航十小時、新款的波音777-300客機、加送單程香港至新加坡機票,連稅不到2900港元,這種核爆地裂的價錢,誰不會心身俱動?我不想贏粒瑞士糖、輸一間歐洲廠,乃念航班清晨抵達,勉強在蘇黎世留了兩日,然後一路向北的德國和荷蘭,沉澱一年後,我決定開始寫新系列的《歐遊三國》。



  瑞士物價一向比天高,不在我的首次歐遊射程範圍,儘管不斷有朋友轉貼山區肺的連結,我也不為所動,堅守窮遊到底的初衷。我在前文《騎着斑馬吸仙氣》,略略介紹過住宿的青年旅社,它位於景點集中的舊城區,走回中央火車站只是十分鐘,方便我之後坐跨境火車前往德國。


  大鄉里出城最先遇到的難題是時差,我吃飛機餐時已喝了一小支紅酒,看了三、四套電影還沒有睡着。我早上約九時抵達蘇黎世的青年旅社,但時間太早未能入房,我放下行李後到附近亂逛。歐洲小鎮遊覽的基本盤,教堂、市政廳、博物館、音樂廳等等,除非你對當地歷史、建築、藝術很有興趣,否則去一個同去十個的分別不大。




  舊城區的教堂一般是當地最高建築物,遊客可買票到塔頂,環迴欣賞小鎮的景色,前提是有腳骨力爬樓梯。蘇黎世舊城區有三間特色的教堂,雙塔式的是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r),跟青年旅社同樣位於利馬特河(Limmat)的東岸。過橋到西岸,粉藍色尖頂是蘇黎世聖母大教堂(Kirche Fraumünster)。向北走回中央火車站的方向,鐘樓塔的是聖彼得教堂(St. Peter),教堂有如便利店總有一間在左近。



  由於一夜無眠,我在參觀教堂時已經很睏,午餐後返回青年旅社,連衣服也沒有換,躺在床就馬上失去知覺。我睡的下格床是靠窗的,吵醒過幾次,奇怪外面一直是亮亮的,原來歐洲夏天是日長夜短,太陽要到晚上九時才下山。我後來趕緊起床,到最近的Migros超市買了半隻燒雞,坐在電車站的座椅,對着河景食好西。網上攻略形容超市燒雞,是窮遊者的人間美味,坦白說除了雞皮塗了醬料而有點味道外,肉質像白水煮熟一般淡而無味,唯一好處是較餐廳便宜而已,連同啤酒大約港幣八十元內。Migros據說一向提倡健康生活,所以不賣酒精飲品,啤酒可能是在死對頭的Coop買的,火車站前的分店是市內最大模規的超市,同時亦有大量熟食出售。




  青年旅社後面有一個小山丘,這裏算是大學區,包括有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大學,另外還有大學附屬醫院等。中央火車站旁邊有纜車可以上去,只有地面和山上各一個站,路程亦很短,扮有深度的我就是步行上去看夕陽。既然是大學,自然有頹飯,出發前看過前人攻略,介紹理工學院一間叫Mensa的學生餐廳。每日中午都會有四款頹飯供應,分別是肉類、素食、特餐、有機餐,清水任飲,價錢三級制--學生、教職員、街外人。我選了鋸扒附薯仔、露筍,約一百元港幣,所謂好又一餐、唔好又一餐,一場來到乜都試一餐。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夢想停看聽



  大學同學Jackman走上繪畫、出旅遊繪本這條路超過十年了,我在學位銜接課程的畢業論文,把他追夢的故事,拍成十二多分鐘的人物專訪。他形容人生像一列夢想列車,攀過高山、探過低谷,起跌裏五味雜陳。但人生流流長,總會搭錯過車,發現風景不似預期,就要趕快下車,在平交道前停看聽,整理一下思緒,到底要換上那一班車,再向心中的日月進發。



  我在東部的單車接龍環島行程,隨着摔傷而到此為止,在池上多住了一晚後,鐘擺般回到暴走的起點--台北車站。第一站,我要先到台大醫院掛急診,清洗膝蓋的傷口,和打了一支期間限定三年的破傷風針。這個地方只有工作時寫過,建築物長甚麼樣完全不知道,更加發夢也沒有想過要親身體驗。我在下午要出席Jackman和太太Erica的新書發布會,《畫家帶路,JR PASS遊日本》是第二部作品,男的作畫、女的寫文,創作上合作無間,且能互相督促進度。兩人正職都是教師,產量仍能保持每年出一至兩本,2017年最新的作品是《最完美的瑞士之旅2》。




  他們一開始就找台灣的出版社合作,新書發布會順理成章在發行地舉行,會場選在一間走藝文路線的咖啡店。創作這條路說來真的不易走,兩人始終是新作家,不像藝人或名人贏在起跑線,新書一開賣就會有粉絲讀書,衝着要去買書、簽書。Erica以前在台灣唸師院,幸好有一班同學和朋友帶同子女,一起準備場地和捧場。兩人的讀者是一點一滴儲回來,最新在台北的一場新書發布會,同樣在咖啡館舉辦,開放報名後很快就滿額,我很替他們感到高興。現在他們轉了球會,跟另一間規模較大的出版社合作,作品的推廣宣傳有很大的改變,新書發布會由一場,增加至三、四場,且能在不同縣市的誠品書店舉辦,甚至連主場的香港也有。



  香港地一向出名現實、功利、即食,講夢想有點肉麻,能吃飯嗎?我們的上一代,念舊日信念何頑強,幾經風暴雨狂還冒巨浪,都要從地獄般的大陸走來香港。就算生活艱難,香港至少有自由的空氣可以呼吸,近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荒誕遭遇,更覺得我們偏安一隅有多可貴。本土成長的新一代不會滿足,很快就發覺,此小島路本多康莊,可哀的是有人仍是絕望,反而不及遠一點的寶島,成為港人尋夢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