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閱讀城市的味道


  旅遊可以有很多種主題,其中一種叫「頽」,不用大清早爬起來,追趕跑跳碰,為了證實旅遊書和地圖所載的,都是準確無誤。奔波後的我們,隔天差不多早上十一時才離開酒店,選擇走路到南京東路,坐地鐵到徐家匯。路程本來不遠,但「頽友旅行團」紀律鬆散、邊行邊拍,故以龜速前進。

  此行的目的地是徐匯區,若以人民廣場為中心,徐匯區在它的西南面,大概五至六個地鐵站的距離。這裡是上海的主要商圈,百貨公司林立,零三年尾初次來的時候,真是嚇一跳,建築活像日本新宿、南韓首爾等先進國家的商圈,不過我們這次選擇的是人民景觀--徐家匯天主教堂。

  19世紀初的上海,早已經是西方文化登陸的橋頭堡,包括外國傳教士。徐匯區有明代禮部尚書徐啟光的家族墓地,他亦是一位天主教徒。徐家匯天主教堂,正式名字叫聖依納爵主教座堂(St. Ignatius Cathedral),是中世紀哥德式的建築,當時是天主教江南傳教區的總部,那天到達時沒有開門,只有隔著大閘拍照。


  除了教堂之外,徐匯區亦有不少修道院,其中一間是我們都很想去的地方。它就在教堂的對面,叫上海老站,現在是一家賣本幫菜的餐廳,前身是法國傳教士的修道院。潮流興保育舊建築,說易行難,看過報道介紹這家示範單位,吸引我到此一遊。



  旅遊介紹說得不錯,推進大門,就像進入隨意門,把你帶到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長長的走廊,保留了當日的裝潢,包括地板是有花紋的階磚,兩邊的房間都是包廂。另外牆上掛了的老照片,如天花的吊燈,全都是老上海古董,其他的像洋燭台、風扇、留聲機等等,都成了最好的道具,不會徒具軀殼。



  我們獲安排坐在陽台通道改建的地方用餐,加裝了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小花園。小花園放了三節火車車廂,我想跟店名上海老站有關吧。當時連我們只有三桌客人,為甚麼呢?緣於香港人三餐不對時,拖拖拉拉抵達時已經差不多下午兩時了,人家中午十二點已經是午餐時候。單吃這一頓已經花了個多小時,之後到處拍照,服務員很不耐煩,因為我們阻遲了她們午休。飯後我們跑到二樓拍照,房間全是獨立的包廂,維持古典豪華的風格。




  這樣還不夠,這裡還有兩卡,分別是慈禧太后和宋慶齡使用的車卡。慈禧太后那一列車卡,1899年在德國漢諾威車廠製造,給慈禧太后使用的宮廷用車,車廂還加上聖誕裝飾;另一列則是1919年在俄國製造,三十年後供宋慶齡外出專用的公務車,這裡同樣改為包廂。要閱讀上海,不能離開一個「老」,在上海幫眼中,懂得欣賞「老上海」的那一份味道才夠道地,才是識貨之人。

  這裡是市級文物保護建築,改為上海老站餐廳,新老、中西結合是其中一種保育舊建築的方式,對於一個有歷史的城市,是不錯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像西湖邊,現在也有很多這一類特色餐廳,有批評認為這類舊酒新瓶,反而把建築本身的歷史故事抹去。回說我們這個香港,繼續拆吧!千萬不要東施效顰,一座西港城,說明那些臨急抱歷史、無記憶的港官,既不懂也不配講保育。別人得是一件事,你搞的話,只會像當年申辦亞運,變成一蛋撻!

3 則留言:

  1. 剛看到文章第一張照片,以為是胡志明市的紅教堂呢.圖文介紹很棒.
    [版主回覆01/03/2008 01:04:37]很多地方的教堂都是用紅磚興建的,
    首爾的明洞教堂也是這樣, 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呵呵!!!!

    回覆刪除
  2. 上海 是最引我詩意的一個城市
    [版主回覆01/07/2008 02:38:34]不同的城市給妳不同的感覺, 這就是旅遊的理由!!!

    回覆刪除
  3. 上海被你拍的很有味道...
    [版主回覆01/07/2008 04:19:09]沒有啦, 老上海就是賣那一份懷舊味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