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傳統的旅遊書,開首都會從歷史、政治、地理、氣候等方面,介紹一個城市。切合點適合不過,那些因素的組合是因,城市現在的面貌是果,只是很多人會感覺到枯燥,尤其抗拒消化文字。南京不曾是我的旅遊射程範圍,另一個原因是我的歷史知識薄弱, 儘管香港島在南京條約割讓給英國,這次純粹為了看球賽才踏足這裡。南京的名片是古都,明孝陵是憑證之一,陵墓建於鍾山風景區,位於東郊,又名紫金山。零九年底我去的時候,明孝陵的門票是七十元人民幣、中山陵是八十元人民幣,聯票的話好像比一百五十元便宜一點,還包靈谷寺景區和音樂台,不過地方大,認真看完所有景區,至少要一天。
孫中山以前的中國,都是帝皇統治,首都同時就是天子在世居住、死後埋葬的地方。南京有大量明朝的歷史景點,明孝陵是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合葬的地方。重要在開創明清兩代,五百多年帝王陵寢的規模和格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0年的時候,將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的明清皇家陵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在零三年,增補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
打打殺殺是朝代更替的同義詞,皇宮、陵寢成了出氣袋,明朝的皇宮都燒毀得七七八八,明孝陵規模雖說宏大雄偉,但現存的只有陵寢地宮、神道、下馬牌坊、大金門和四方城等建設。資料說,唐宋帝陵的布局,是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宮制度和十字軸線。相反明孝陵建立了前朝後寢的三進院落制,從平面看是前方後圓的設計,看完你可能跟我一樣,還是不懂。
換一個角度看,你可能會有興趣一點,去年三色台的《中華福地》,找來風水師李承責,以玄學的角度講解明孝陵。陵墓的起點是四方城,裡有一座神功聖德碑,是明成祖朱棣,親筆讚頌父親朱元璋的威水史,由石製龜趺背著石碑,石碑頂原本有重檐歇山屋頂,但在戰亂中毀了。跟著的神道,就是放了十二對石獸,經常在明信片出現的地方。神道沒有跟四方城和陵寢成一直線,而是沿山勢繞過梅花山。
按風水師的說法,南京自古就是龍蟠虎踞之地,即有獨龍埠、虎山兩座靠山,自春秋戰國時代,齊桓公就認為這裡是風水寶地。三國時代的東吳,孫權的墓穴也是在這裡。或許是識英雄重英雄之故,神道避開了孫權墓,成為歷來第一個彎曲的神道。另一個傳說是,朱元璋聽了謀臣劉伯溫的意見,神道是呈北斗七星的形狀,有風水的作用。我因為時間緊迫的關係,是先往孝陵正門,之後才拍幾隻神獸,就趕著回程去看手球世錦賽的四強對決。
明孝陵的大門坐北向南,正對梅花山。門外東側的石碑,寫著治隆唐宋,是清朝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時御筆親題,讚揚明太祖,比唐、宋都要厲害。一直走進去的是享殿,原本的規模很大,現在尚可見到六十四個石柱的基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的享殿,比原來的小得多,裡面供奉了朱元璋畫像。享殿後面有一大片空地,是當年露天祭祀的地方,盡頭有石橋,又稱升仙橋,過了那裡就直通仙界了。
再往前行,就是方城,屬城堡式建築,是明孝陵最後的一重建築。穿過開的拱門隧道,登上五十四級台階,可以到城頂,原本有一座宮殿式建築明樓,但是頂部和木質結構已損毀,只剩四面磚牆,這是其中一面牆,拱門入去只有一些簡單的陵墓看版介紹,正中央則是賣紀念品的,這裡的唯一好處,是可以遠眺附近的中山陵、梅花山、中山植物園和寶頂,寶頂下面就是皇陵的地宮,即是埋葬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地方。其實明孝陵旁邊還有一座東陵,埋葬的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本來已立為太子,但未登基便英年早逝。南京屢屢雀屏中選為首都,但每次總是草草收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或許感到不妥,遷都北京。原本的應天府,改稱為南京至今,明朝國運歷兩百多載,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真的不可不信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