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說:「來到城隍廟,為甚麼不求支好籤?」,我知道香港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但城隍到底是甚麼神,官又授何職呢?所管凡間何事呢?傳說有云,城隍類似現代的省縣市長,級數視乎廟宇設在何地。官階最高的是守京城,銜「福明靈王」、次一級為省城的都城隍,銜「威靈公」,再次一級的是府城隍,銜「綏靖侯」、縣邑者為縣城隍,銜「顯佑伯」,鄉鎮之境主一般則無銜,若有則封為子爵或男爵。
新竹城隍廟建於乾隆年間,至今有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列為三級古蹟。按上文的解釋,新竹城隍廟在清朝時屬「廳城隍」,等同縣城隍,銜「顯佑伯」。到了清光緒元年(即1875年),台北升格為府,府治仍用原新竹淡水廳署,新竹城隍也升職,變成府城隍,銜「綏靖侯」,直至後來台北府治至艋舺(即現今的萬華區)為止。凡間官職好、仙界頭銜也好,還是講運的,光緒十七年(即1891年),江西龍虎山的張天師,算到台灣將有凶兆,要辦法會消災解難。場地選定新竹城隍廟,由光緒御賜「金門保障」墨匾一座,更敕封為都城隍,即「威靈公」,總轄台灣,同時亦是區內唯一的省級都城隍,地位僅次於「福明靈王」。
新竹城隍既然等同省長,廟宇就儼如省政府,雲集掌管行政、立法、司法各級神明。一般認為城隍,即是陰間的父母官,有點似警察、檢察官和法官,遇有惡事,即通報地府,閻王的生死簿就紀錄著人的一生善惡。城隍之下除了左右文武判官外,下設六司,另外還有六位將軍統領城隍爺的兵馬,六將之下又有董、李排爺,他們又有喜、怒、哀和樂四位捕快。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 (即香港的盂蘭節),城隍爺會奉旨遶境賑孤,這好像是台灣獨有的風俗。各人扮演神明出巡,由於是官式活動,舉止、架勢都很講究,別小看他們在三至五米的空地來回走動,才十分鐘就要換人,每位大哥卸下行頭後都滿身大汗。
我沒有宗教信仰,來到新竹的城隍廟為的是找吃,攤檔把三殿式建築團團圍著,先吃的是郭潤餅,高麗菜、芽菜等等材料是現做的,熱辣辣之餘,混在多種配料裡面,每一口的味道都不同。鄭記的福州魚丸,由於新竹近海,每日都拿到新鮮的魚肉做原料。老板舀好魚丸和湯以後,都會加一小湯匙的東西進去,我懷疑是豬油,因為可以令食物更加香口。今時今日,都市人基於健康考慮,對豬油敬而遠之,反正我又不是天天吃,不要緊吧!人長大了,總會懷念以前,而小吃的古早味道,收藏著一叠叠的舊記憶。
寺廟的確是華人的最大宗信仰依靠來源之一,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傳統美食(小吃)這也是台灣最受觀光客歡迎的地方之一 !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22/2013 03:05:56]我第一次來就覺得, 沒有不愛台灣的理由, 結果十年後, 其他港胞也發現這裡有多可愛, 公司幾乎每個月, 都有去完台灣旅遊帶回來的特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