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夏祭將至,商戶或神社都會免費派送很多同金魚有關的用品,例如扇子就可以給民眾消消暑,部分則是我在大創百貨(Daiso)的一百円店買的。結算雞年魚獲的文債,積壓多時,還是單刀直入,少講廢話為妙。首先交代一下基本數字,我常去的魚店每個星期都會進新魚,主要銷售蘭壽,又或者說我是一條心,大小視乎季節供應情況,即是說一年約有五十二次買魚機會。金魚街位於香港心中之心的旺角,我從家裏過去只是半小時港鐵車程,除非外遊,否則我都會去看魚,單是車費一年約要850港元(3400台幣)。但我不一定能在進魚當晚去,有時要等隔天上下午班之前過去,又或者放假時才能抽時間,主要是心癮,因為進魚當晚就會下缸開賣,這個做法可能只有香港才能接受。
香港餐廳有時會有金魚擺設,但只能看、不能買,拍照留一個紀念,順道在部落格出清庫存。雞年一共買了21條魚,即是平均兩至三次就會買了1條。由於能力和條件所限,我很少買超過一歲的蘭壽(18cm以上),所以一年只花了約2500港元,車費是買魚開銷的三分之一,換算台幣約是10000塊,大概等如每個月吃一頓饗食天堂。我相信旺角金魚街的價廉魚美程度,足以讓其他地區的魚友羨慕,以及理解我為甚麼每個星期都會去看魚。每次買魚回家後,我都會把塑膠袋放在缸裏拍照,因為金魚落缸以後,便不太會抓出來,除非到了癌症末期的時候。這些存檔就像病歷記錄,讓自己檢討病情有沒有好轉,不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鈔票花完,數目結算完,還是看魚最實際。雞年首度出手意外是一次雙響炮--兩條紅白蘭壽,因為農曆年過後,金魚養殖場足一周歲的魚所餘無幾。還未賣出的多半是留種魚,或是打算再養多一年的精銳分子,這手魚可能是夏秋交替時產下,養了約半年的魚。兩條紅白蘭壽屬不同尺寸,魚場一向以品種、花色、長度分池飼養,批發時亦用這個方式報價、發貨亦用這種分類包裝入箱。
我最喜歡體型較大的一條,實頭、長身、彎背、柄粗、尾挺,綜合起來就是一條很會游水的蘭壽,尾巴輕鬆一擺就能破風向前,在魚店已經是從容不迫,無出其右。香港絕大部分的魚友都是缸養側視,游水姿態是重要的觀賞指標,否則只是假山石的裝飾。再者游得快,代表搶食能力高,長大的速度也會較快,家養因為要維繫水質,不可能跟魚場那樣頻密地投食和大量換水。
這條公魚的游姿現在依然是滿分,但成長速度則不似預期,感覺還像縮小了半個碼,正常推測是養功沒有跟上。其中一個原因是我經常外遊,缸裏面的魚少則餓一個星期,玩得久的話,隨時兩、三星期沒有餵。經常有一餐、沒一餐,腸胃亦容易不妥,再加上飼養密度高、魚隻大小不一,就算有魚生病都會照樣餵,水質隨時落入惡性循環,雖然保着部分魚的成長需要,但整體效果都是欠佳。
至於第二條紅白蘭壽,頭、身連起來似一顆雞蛋,美中不足的是柄末起角、尾軟,游水姿態有點吃力。現在則比買回來的時候飽滿和肉厚了,看不出兩條魚起初是兩個尺寸。不過這條魚的腸胃可能也壞了,間中會浮在水面不動,去年我還是餵統一的飼料,後來試用過高夠力、海豐、日本動物藥品株式會社等品牌,但好像有點消化不良,少見大大條的排便。
春、夏天的魚市較為淡靜,雙響炮後我雖然有買過魚,但都是盤仔魚為主,我經常給自己的藉口,當是扭蛋考眼光的選別遊戲,往往養了一陣子,就因為各式各樣原因暴斃了。再入手的這一條五花蘭壽,已經是八月的盛夏,深印象來自藍底黑斑清花,還有尾柄的稜角,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在店裏留了一個星期都沒有人撈。我是第二次去的時候才出手的,考慮點是背彎曲線最高點後移至尾柄。教科書的挑魚攻略認為,頭背柄的拋物線,要像一個半圓型的量角器,前中後的比例是1:1:1,魚才會平穩地呈水平狀態。
相片裏都明顯看到頭重尾輕,如果靜止不動就會栽頭,我最後還是買了的原因是尾部,尾柄外型不好看但算有力,尤其在軟鱗五花中是很難得,尾巴呈A字,令牠游得很暢順。這條魚得力於游得快、搶食多,明顯養大了一點,但同時證明了,後天絕對不能改善背部曲線、稜角,甚至是把缺點放大了。
我覺得每次去金魚街都像看病一樣,因為魚世界根本沒有完美這回事,每條魚都有優點、缺點,加上大小、價錢,家中魚缸中的情況,天人交戰地運算幾周天,才能下定決心出手,還是撤退。我有時更會寄望零秒出手的大師傅,幫助包走令人掙扎的魚,煩惱會立刻減半,因為少一條,就計少一次,反正下星期又會有新魚,這個病怎可能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