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尋找金魚之鄉的故事


  若果旅行是一種心靈治療,開解生活、工作、感情等等的困憂,我想自己的病情蠻嚴重,且不時都要發作。由於同病相憐的人看來不少,且旅行這種題材,大概三歲到八十歲都會受落,部落格除了金魚,同場就是旅遊相片放映會。賣的是風景,尊容也就欠奉,最多只有這種相片,顯示我的存在,算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個人特色。

  我身高但手不長,文章總追不上雙腿的步伐,二零一零年開始的大江大海系列,固然沒完沒了,擱在電腦硬盤還有英德油菜花、開平碉樓、福建土樓、金門古厝、四川九寨、黃龍、海螺溝等等的足跡,排著隊有待鋪陳,更貼切的形容,鋪塵才對。回首去年,我的確無心工作,給爛泥一般的公司文化同化了,每日最積極做的事情就是開臉書、MSN,不然就是計劃放假去那裡玩。我在新一年離開了公司,第一件想到要做的事情當然是看診,給自己充充電,重拾工作的動力。環顧四周寒風大作,我向來怕冷,我還是願意去的,就只有日本。說來有點失禮,我之前從未去過的,方式依舊是背包客,路線則是熱門的大阪、京都和奈良。




  為甚麼這麼多人喜愛自助旅遊?因為每一趟旅程都是獨特的。出發前,你儘管都會從俗,跟著坊間的食買玩旅遊書計劃行程,但你總會加入一些個人專屬的行程,加上不用遷就集體行動的大道理,它變成量身訂造的行程。那是甚麼呢?就是日本的金魚之鄉--大和郡山,只要在奈良JR站,轉坐關西本線,一個站便到達郡山駅,一下車我就見到這裡的吉祥物,連水渠蓋都刻有金魚的,可想而知,牠幾乎代表了這個地方。在大和郡山市的官方網頁,有專門介紹金魚的章節,大約1724年(大約是清初),山梨縣城主柳澤吉里遷至當地,亦把喜愛的金魚帶來。柳澤吉里的藩士即家臣,在明治維新後不再享有俸祿,改以飼養金魚做副業賺錢,亦有傳說他們是得到柳澤吉里的資助。另外當地水質優良,能提供大量魚苗所需的水蚤等浮游生物做魚餌,亦是金魚養殖業發達的原因之一。目前當地大約有六十個金魚養殖戶,養殖面積約九十公頃,金魚年產量大約七千萬條,錦鯉約三十萬條。每年四月上旬,櫻花盛開之際,更加會在柳澤神社舉行金魚品評會。




  沿著JR火車線,就看到很多水泥池,裡面都是一些小金魚,大概是跟撈金魚有關的,池子應該屬於一間叫宮本的養魚場,但我沒有找到店面在那裡。還記得我以前在這裡,寫過日本的撈金魚比賽,一年一度的全國大賽,就是在這個城市舉行的。我後來拿到觀光局的旅遊資訊,推薦的其中一條遊覽路線,是以金魚做主題的,可想而知,人家把它當做一項產業來經營的。日本從來沒有否認金魚是來中國,當是嗜好也好,農業生產也好,卻得到很好的珍惜和保存。二百多年前傳進來的時候,是放在盆裡面飼養,到現在當地代表的品種,像出目金(龍睛)、蘭壽、荷蘭獅子頭(獅頭)、東錦(五花獅頭)、水泡眼等等,都是為這種欣賞角度而設的魚種。當然都市人都改用了玻璃缸養魚,但至少在正規的金魚比賽或者品評會,保留了放在盆裡面欣賞的傳統,這種堅持,或者近乎固執的表現,讓你由衷感到敬佩。

  我以往到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魚市場,這些都可以講是中國金魚的發祥地,北京尚且好一點,其他的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實體漂亮的金魚固然難找,關於金魚的文化、歷史的保存,近乎煙灰飛滅,除了可惜,真是無話可說。在大和郡山,我可能只看到少部分的金魚,但已經可以斷然說,長得抱歉的比較多,等級大概跟我們拿去餵龍吐珠的差不多。再者這裡的養殖面積、年產金魚數量,說起來只是小個案,在廣東、福建省,隨便找一兩個的規模稍大的魚場,都可以把他們整個市比下去。大陸的金魚可以用平、靚、正來形容,以事事計算的香港來說,一早就會把養殖場關閉、把水泥池砸爛,用來發展地產項目,乾脆從大陸進口金魚罷了。日本人有沒有這樣?沒有,不要忘記,當地的勞工成本是香港的好幾倍、是大陸的十幾倍,苦撐下去的理由是甚麼?在外國看到人家的好處,只能羨慕,因為人家可以,真的不代表自己都可以。而這個定律,日本每天都會驗證給你看好幾次,例如列車門打開,一定會先讓乘客下車,不會有人衝進去搶位置、車廂不會有人講電話、不會有人大聲跟你分享家事等等,當我坐回程飛機抵達上海的候機閘口、客運巴士、機艙,那種高分貝的環境,讓我感受到反差有多大。


  部落格對上一篇文章,無心插柳地把一些魚友騙進來,但意外的收獲是確認這個地盤的定位是對的。想當初把部落格設立在奇摩,而非雅虎香港;以書面語取代廣東話,目標就是要台灣朋友見得到、看得懂。每隔幾篇旅遊文章,我會穿插一些聊金魚的圖文,新的也好、舊的也好、本地的、外國的,通通都是瞄準目標讀者而來的,好讓你們有藉口常來看望。安排大和郡山行程,目的也是相同的,我在這裡玩至太陽下山才離開,而這篇只是引子,還請各位繼續追看。兔年祝各位年年有魚,金銀滿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