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又是舊同事吹哨子去遊船河,我幾乎次次都會去,把每年游泳的配額都用光。游泳的確很健康,但就跟跑步一樣沉悶,皆不是我喜愛的那杯茶,儘管好歹我也是一名運動員。我來過花蓮好幾次了,總得找些新玩意,結果就挑了出海看鯨豚。
花蓮、台東等地是都市人的後花園,對出的太平洋就是鯨魚、海豚的休憩地。尤其是每年的五至十月,黑潮,又稱日本暖流,會由南向北流向日本,同時吸引鯨豚前來覓食。在花蓮漁港,就是賞鯨休閒碼頭,有遊艇載遊客出海,一般透過民宿、酒店都能訂位。費用大約一千元台幣,包含平安保險、市區民宿飯店接送服務。這個活動有點像看電影,從清晨六開始,每隔一個小時就有一場。花蓮的太陽實在猛烈,陳哥建議我參加最晚的場次,即是下午三時半。他還貼心的開車送我去碼頭,回程的時候,我還可以去市區晃晃,吃過晚飯才回去。
碼頭旁邊就是魚市場,之前的早餐、黃金蜆湯都給我消化得七七八八了,何不來過下午茶呢?台灣四面環海,靠海吃海是常識,我在小店點了三文魚跟鯡魚,黃色部分都是蛋,所以又稱黃金蛋。有另一種是紅色的,會用來做軍艦壽司,顆粒最小的那種就是。這種鯡魚在香港不是常常吃到,又因為不知道叫甚麼,就更難點到。據資料介紹,鯡魚所屬的鯡魚科,佔了全球漁獲量的三分之一。鯡魚因為容易變壞,吃到的多不是新鮮的生魚片,而是經過醋或鹽醃製,味道較特殊,不是人人喜愛,當然大部分人看上的,都是魚卵在口腔爆破那種口感。京都一種特產叫做鯟蕎麥麵,鯟就是用糖、醬油醃製的鯡魚。而鯡魚又叫青魚,這個名字就很熟了,因為在超市等大賣場,經常以急凍形式出售,解凍後鹽燒、煎的都成,鯡魚遠在天邊,原來近在眼前。
出發前,陳哥提醒我要帶身分證明文件,但我還是忘記了。上船之前,海巡署原來會抽查旅客,我不曉得原因是甚麼?幸好我沒有給抓包。旅客還要按規定,穿上救生衣的,是不好看、也有點焗,但確實是有需要的。小童跟我一起坐在船頭,若果風浪大一點,就有失平衡掉下去的危險。觀鯨船一直駛到看不到陸地的海中心,沿途有專人在講解花東海岸的特殊地理、鯨豚的特性。
事前我也知道,海豚肯定是看到的,鯨魚則要靠運氣,因為牠吸一口氣,就能躲在海底半個小時。始終是野生的,你不知道牠在那裡忙,以及忙甚麼。開了半小時,我們終於有收獲了,是一群海豚。觀鯨船放慢了速度,看著牠們的身體,不斷在船身兩邊亂竄,心情特別興奮。手上的相機像失控的機關槍,向著海面掃射,焦點沒有對清楚就按下去,出來的效果,真的有點抱歉。我從來對海豚都有好感,小時候看過一套配音片集,主角是一條很有靈性的海豚,甚至懂得與人溝通。我遇到的叫長吻飛旋海豚,顧名思義,牠就是懂得跳上水面打轉的,是天生的體操選手。我們的船來來回回打轉,甚至停在牠們上面,幾乎也看了半個小時。後來有遇到另一種海豚,但比較害羞,船家也不打擾牠們了。
整個行程前後花了大概兩個小時,結果就是沒有遇上鯨魚,沒辦法唯有下一次再來。回航期間太陽收斂了,我總覺得花蓮的天空又闊又大,中央山脈變得像小矮人一樣,看著它發呆,真的有治療大腦過度操作的效用。
陳哥早前給我美食地圖,我坐了船公司安排的巴士,到中華路按圖索吃,最先看到的是公正包子店。包子都是現做的,剛包好就拿去蒸,就跟出爐蛋撻一樣,肯定是好吃。我的肚子就得那麼大,我嫌它佔空間,只買兩個。老板以為聽錯,因為排隊的人龍,都是買十個、廿個起跳的。
跟著就是海埔蚵仔煎,相片是在排隊的時候拍的,可想而知生意到底有多旺。材料就是眼睛看到的那幾種,但三十多年來,從一而終只賣一款東西,實力有多強不用說。
還有金城果汁總匯的銼冰,香港的夏天也很熱,冰淇淋(雪糕)以外,小時候也吃過果汁冰條,大概相等於台灣的枝仔冰。茶餐廳的前身多是叫冰室,可以點到一些加了冰塊的冷飲,例凍奶茶、凍咖啡、凍檸茶,又或者紅豆冰、菠蘿(鳳梨)冰、什果冰等等。那時還未有製冰機,店家買大磚食用冰塊回來,再用冰銼逐一敲成小塊。冰的作用,就像古時的所謂冰鎮,飲料都是先用開水調,透過冰塊過冷河,但我們很少直接吃冰塊。我考據不到台灣銼冰的起源,只知道普遍地區都有,當中又跟日本傳來的銼冰機有關,配料就多如天上的繁星,由水果、豆、QQ類的膠質食材,加上煉奶、果醬、糖漿。
我的肚子快撐爆了,但還未完,看到鵝肉店又忍不住了,當然不是現吃,我帶回去做宵夜。若果你常去台灣的話,就會驚嘆到處都有這種幾十年老店,特點是小店格局、家庭式經營。由陳設到食物,強調的是古早味,因為他們一輩子都在鑽研味道,嘗到的是光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