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我那個年代的中學會考中文科課程,有一篇朱自清的範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描寫的是作者跟好友俞平伯,在1923年遊南京秦淮河的見聞。內容當然一早還了給老師,特意在網上找回來看一下,同樣看不入腦。這是我對南京最初始的認識,亦因為這樣,從濟南坐了半天高鐵下來,選了住在秦淮區。另一個原因是被迫的,因為心儀的酒店滿了,就當試一下其他經濟型酒店的連鎖集團,反正此行會停留南京兩次。我抵步後就出去吃晚飯,低溫加上小雨也在文德橋拍些夜景相,結果回去就病了,鼻水長流至整個行程結束為止。

  此系列文章的是跳著行程來寫的,再重覆一下路線,我是從青島開始的,跟著到濟南,留了一天之後就坐高鐵至南京。高鐵班次只有下午一點那一班,路程近一千公里,要五個多小時。我起初構思去蘇州,看女子手球世錦賽的分組賽、排名賽和遊一下水鄉同里。但到南京時已經入黑,我不敢拖到太晚,才在那邊轉車找路,就決定先停南京。一來有閒(行程足足有兩個星期),二來可以先去拿南京的門票。江蘇省接辦了這一屆世錦賽事,分六個城市比賽,但要個別跟每個城市訂票。到南京的目的是看球賽,她一向不是我旅遊的射程目標,我喜愛大陸自然風光多於文化歷史。不是慕名而來,而是免為其難,景點都是去與不去之間,每天都是隨心出發,胡亂地闖蕩一下。


  我住的旅館背後,過了文德橋,就是秦淮區夫子廟步行街,它比其他購物街,多了一份書卷氣。夫子廟不用說,就是供奉萬世師表孔子,此廟建於宋代,即大約一千年前。到了日本侵華期間遭嚴重焚毀,南京當局在一九八四年,把夫子廟修復成現在的樣子。離遠看夫子廟,外面有棵發黃的樹,一度讓我興奮莫名,因為這次旅程曾奢望看到紅葉,但那時快十二月中了。這棵許願樹的樹葉都是假的,民眾可以用五元人民幣,買一條穿了銅錢的紅布條,上面寫有各種的願望。


  夫子廟後面就是江南貢院,在南宋時是縣府考試場地,地方不算大,考生亦不多。但到明朝,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這裡就是鄉試、會試之地。由於江南人才薈萃,考生有增無減,就算明成祖朱棣後來遷都北京,這裡不斷擴建成為江南貢院,是全國最大的考場。而秦淮八絕的有名小吃店,亦散落在附近,只要亂走一下就會碰上。江南貢院外面,放了很多跟它有關的歷史人物銅像,但我的興趣不大,所以只拍了林則徐,因為跟香港的關係最大。林則徐在虎門燒鴉片,導致1842年滿清政府簽署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人。




  無論我是否住在秦淮區,夫子廟都是規劃之內的行程,因為這裡有秦淮八絕。大陸有所謂四大小吃群,據XX知識說,分別是上海城隍廟、長沙火宮殿、蘇州玄妙觀和南京夫子廟。第一晚抵達之後,我找到其中一間有名小吃店永和園,才八時夠膽已經關了。隔天不管三七廿一要補票,它雖是傳統老店,但引入了現代化管理,是自助式的。食物櫃放滿各式各樣涼伴小吃,麵食是即叫即煮。永和園是二絕,包括開洋乾絲、蟹殼黃燒餅。前面的便是開洋乾絲的樣板,乾絲是豆腐製品、開洋是蝦米,起初我還以為是麵食,沒有很喜歡。至於蟹殼黃燒餅,有咸有甜的,鬆脆可口,由於燒得像蟹殼的顏色,因而得名。我每次現場吃兩顆,剩下的打包回酒店,泡著帶來的台灣高山茶,簡直是絕配。




  永和園後來變成了我在南京的飯堂,因為份量少,我能多挑幾款來吃,很適合單身旅客的胃口。這天我要坐車去蘇州,早餐就簡簡單單吃一碗餛飩,也是很幸福的。在蘇州看完球賽,我返回秦淮區的旅館拿行李,又忍不住光顧,吃了燻魚麵和燒餅,可想而知它有多好吃。



  第六絕則是蔣有記的牛肉湯、牛肉沙鍋,這家是清真食店,食物以牛和羊為主。我點了牛肉粉絲湯,鍋貼也很出名的。我對鍋貼的頑固信念是長條型、皮薄薄脆脆的,不過由於它是清真食品,外型呈半月型的。




  我在南京過了第一個晚上,醒來還是濕濕冷冷的天氣,我坐計程車去拿門票,離開時根本不太會認路,開始有點迷路的樣子。在大陸,不會路名不要緊,有些人名卻一定要記住,因為無意中遇到百年老店劉長興麵館,進去吃點熟食,找起路來會有多點靈感。在這裡要吃的是薄皮小籠包,皮坦白說不是最薄的,但湯汁充足、肉味豐富是對的。點的時候又很奇怪,它是即叫即蒸的,一份有四個,但籠子裡總共有八個,你要去櫃枱跟其他顧客分,誰要夾至碗裡?誰拿籠子?另一樣則是南京著名小吃鴨肉粉絲,材料是鴨血、鴨內藏、香菜、粉絲和鴨湯,幾乎到處也吃得到。我素來有飯癮,不喜歡以麵粉皮做主食,但江南地區都是以麵食為主,這裡的粉絲比我們常吃到的粗一點,感覺又比麵好一點。每次吃這種帶湯的食品,都害我鼻水長流,在濕冷的天氣,確實有大仇已報的暢快。我不抗拒吃肉藏的,亦讚嘆廚師物盡其用的手藝。南京人很喜歡吃板鴨,而這道小吃,就是鴨製品的副產品--鴨殼、鴨內藏、鴨血等,我衷心佩服廚師的智慧,能把普通的食材變成可口小吃,往後我亦試了其他店家的鴨血粉絲。




  這天晚上沒有雨了,遊人卻多了很多,夫子廟對開的是遊船碼頭,很多遊客都會乘坐燈船,沿泰淮河遊覽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等古建築。秦淮河可謂南京的母親河,遠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在魏晉南北朝的南朝,這裡是名門望族的聚居地,酒家林立、商船往來,還有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這片景像就跟《清明上河圖》裡面描繪的很類似。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所謂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譽,六朝分別是三國時期間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再嚴格點說,是做了十朝的首都,其餘四朝分別是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國和國民政府。若果以縱線發展看南京,她起步早、曾經多次登上高峰。大陸有所謂一線、二線城市,就是橫向拉一條起跑線,比較城市的綜合實力,例如政治地位、經濟力量、城市規模和區域輻射力等等。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形成了一個南北對峙的格局,北京是首都、大陸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一直亦步亦趨,亦是大陸的經濟中心,兩者站在一線沒有爭議。廣州和深圳靠近香港,走在市場經濟最前線,亦是公認的一線城市。江蘇的南京,就跟其他內陸省會城市,例如湖北的武漢、遼寧的瀋陽淪為二線城市。秦淮河近年的水質日漸污染、沿岸的舊建築受到破壞,市政府極力修復這一帶的風光,甚至提出在外秦淮河開通水上巴士服務。因為城市在歲月的長河裡面,經歷著興衰榮辱,秦淮河載著的就是這份記憶。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金魚的性價比



  前陣子看大陸驢友的旅遊攻略,經常提到「性價比」,甚麼東西呀?後來都是要靠某某知識,才能解開這個潮語之謎,就是衡量一件商品或者一項服務,性能和價錢的比率,高的話就是物超所值。香港人都有左右逢源的特質,游走於中港台,大家都是用中文,但總有一些詞彙用法,讓你猜不透。

  胡扯一輪之後,我到底想說甚麼呢?我最近翻開雜誌,看到右頁的一版廣告,吸引眼球的是一對金魚擺設。我之後再發現,左頁的一版放滿食物的餐桌,原來跟右頁,是同一間公司賣的廣告。或許我英文太爛,搞了老半天才搞清楚,這間SEVVA是賣甚麼?它是中環甲級商廈--太子大廈,頂層的時尚餐廳,坐擁維港美景。而這一對瓷器金魚擺設,價錢是兩千五百元,這套的造型最漂亮,也接近真實個體。另一款樹脂製的金魚擺設,一套三件價值三千五百元,我覺得這一款比較抱歉,突出不到金魚的美態。這些都是餐廳兼賣的家居飾品,附有別致的禮盒,給客人做節日禮品的。我搞不懂,到底是這間公司的定位出問題,還是廣告未能突出它的重點。(兩張圖片截取自SEVVA網站,版權屬對方所有)



  金魚算是尋常百姓家的玩意,應該比較可親的,不過現在土地、飼料、人工等等一直漲,牠跟其他商品一樣,價錢持續往上跑,大有時光倒流,變成有錢和有閒的人才有資格玩。在商品注入金魚的元素,更加是可大可少,起初我以為那一對金魚是純金做的,現在金價也升瘋了,要擁有一對要天文數字才成,用性價比秤一下應該算抵吧。

  現實中的金魚個體,有時也蠻可憐的,要說的是南韓的金魚,廿國集團首腦峰會早前在首爾舉行,為了確保會場水質的安全,大會放了一缸六條的金魚,測試水質有沒有問題,因為會循環使用會場洗手間的水。(相片來自朝鮮日報和新華網,版權屬對方所有)。峰會在COEX會展中心舉行,這裡幾年前把廢水淨化後再循環使用,但水質受到質疑。一個總部設在美國的保護動物組織,抨擊南韓的做法,認為有更多科學的方法,保障出席會議領袖的安全,而不用金魚可能受水質污染死亡。


  我零六年去首爾的時候,有去過COEX,相片偏色,並不是故意或特效。會展場地之外,旁邊還有一個大型商場。我在那裡吃了人生中最昂貴的粥,另一張偏色的相片,給奇摩選為精選。商場有一個巨型魚缸,放的是海水魚,由於要另外收入場費,而且不算便宜,結果就沒有進去了。



  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那幾條「金魚警衛」的長相,就是朱文錦,相信是當地最普遍的金魚品種。我在當地旅遊的時候,曾想過找水族店,但因為語言不通,且不算普遍,結果放棄了。但是南韓的地鐵站,幾乎都放有水族箱,這次藉機重看那些照片,大部分都是朱文錦。


  最誇張的一張,應該是仁川碼頭拍到的,水族箱是放在男洗手間,未知道作用是甚麼,是否是跟COEX的「金魚警衛」一樣。若果是的話,證明南韓從來都是這樣對待金魚,廿國集團峰會的不算是新聞。另一個疑點,在於為甚麼選朱文錦,是牠太普遍?還是因為金魚較為粗生的,能應付惡劣的水質。假設測試水質的是鬥魚、短鯛等熱帶淡水魚,水況稍為變異,可能馬上暴斃,那不是更加嚇人嗎?這樣看來,金魚的性價比應該蠻高,便宜又粉好用呢!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建築設計的隔空過招



  我會把部落格的數據,視為收視報告看待,數據低是正常的,這跟付出是成正比的。這裡平均兩個星期才有一篇新文章,圖文是一個整體,所以相薄都是清空的。自統計開始後,平均每日只有十名訪客,我又不是當紅藝人,怎能跟他們每天上千上萬人流相比,再者有的話,我也應付不了。我連續寫了好幾篇關於台灣的文章後,又想跳回《大江大海的獨白》,續寫蘇州的故事,蘇州城的東北街,同一條街有拙政園、蘇州博物館新館。說來頗過意不去,那是去年冬天的旅程,寫到今時今日還未完,若然你是固定的來客,應該會習慣了吧。


  前文提到在蘇州看球賽,總共看了兩天,中間有一天空檔,可以遊覽一下,能以天堂相比的古城。蘇州位於江蘇省的南部,處於太湖平原,自古以來是富庶的地區,要看的是江南山水園林,所謂江南山水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簡單說就是園林中的經典。再仔細一點說,這裡以私人園林為主,蘇州自古以來工商業發達,有錢人自然不少;另外文武百官告老歸田都愛挑江南地區,大宅之外再蓋一個大花園,細意享受退休生活。



  蘇州園林分別在1997和2000年,先後有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網師園、耦園、滄浪亭、藝圃等九處獲聯合國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這種膚淺的人,不太會欣賞園林布局,曾經來過滬杭幾次,但蘇州都是過門而不入,這次既然來到,就挑了蘇州城東北的拙政園來逛逛。有說中國皇家園林的經典是頤和園,私家園林的經典則是拙政園,我貪它是最大的,佔地78畝,約5.2頃,說完我也沒有概念有多大?唯一聽得入耳的一段,拙政園跟文徵明有關,他就是跟唐伯虎齊名的江南四大才子。拙政園原本屬於明朝大臣王獻臣,他在朝中受到誣告陷害,辭官返鄉蓋了這個私家園林。花園建於正德四年(1509年),距今近有五百歷史,分為東、中、西三部分,中部的梧竹幽居,望向荷風四面亭。我去的時候,票價為五十元人民幣,一年過後,不知跟世博有沒有關係,已經漲到七十元了。從售票廳進去的是東部,這是1959-1960新建的公園,但風格跟拙政園不相同,只是三部分中佔地和水面積最多而已。



  我進園後走到底,再轉左從梧竹幽居,沿著中部和西部的外圍繞了一圈。這樣的玩法,你只會當它是一個普通花園,實用無法領略它的經典所在。在某些點,我有偷聽其他遊客僱用的園區導遊講解,幾乎一草一木、一樓一閣都有來歷,背後都有設計的意念,這樣你才會了解人與建築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冷冰冰的四面牆加一個蓋的蝸居。中部和西部牆璧,是分隔之用,但裡面每一個細緻位都顯出工匠的手藝。





  我根據網上的資料,勉強發揮一下園林設計到底是甚麼一回事,有曲解的地方還請原諒。上面曾說拙政園跟文徵明有關,他是書、畫、詩和文的四絕全才,曾經繪畫拙政園中的三十景,並各附一首詩,書名叫《拙政園圖詠》。另外亦有一著作,叫《王氏拙政園記》,書中透露了花園名字的來歷,取自晉代潘岳《閒居賦》:「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園林設計跟繪畫一樣都要講布局,怎樣透過前後、左右、大小、虛實等手法,在平面的紙張創造立體的視覺效果。紙張現在改成是現實中的一片空地,你要透過築山、理池、擺放植物、亭台樓閣等等,營造更多立體的山水畫出來。高手就是能夠善用最小的空間,創造最多的影像,即是說,你站園中任何一個點,可以看出不同的造景。園林設計比繪畫的難度還要高一點,在於紙張是平坦的,分別是長闊有差;然而現實情況是地勢有高低,還有水流走向,都成為一些先天的局限,怎樣因地制宜,講就容易,靠的是真材實料的智慧。上面的三張圖,分別在西部留聽閣、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和塔影亭之間拍攝的。




  園林布局另一樣要展現的是主人的生活品味,古時做官都是讀書人,經科舉考取功名,拙政園的主人王獻臣也不例外,官至巡察御史。退休回鄉之後,王獻臣經常宴請文人雅士到拙政園飲宴,少不了吟詩作畫。建築物都有江南灰頂白牆的特色,而那些亭台樓閣放了很多書畫、詩文,還有一桌一椅、瓷器擺設,都是有來頭的。懂得書畫、文物的話,拙政園看三天三夜都不夠,只是我的修養不夠,玩半天也差點打睏。



  我選擇去拙政園還有另一個原因是貪方便,因為可以順道遊覽,在同一條街的蘇州博物館,那時是免費入場。博物館有兩部分,一是忠王府,另一部分是由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新館。貝聿銘是何許人?早期的作品有台灣東海大學的小教堂路思堂、巴黎羅浮宮的透明金字塔、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等等。坦白說,我跟建築設計不熟,但也要見識一下,這裡聲稱是大師的封刀之作,它跟旁邊的拙政園,可謂現代與傳統的高手過招。









  我進場時太陽快下山了,文物跟藝術品已經無暇欣賞了,直接跑去主庭園。它就在主入口和大堂的正後方,但要繞過東廊或西廊,格局有點像傳統的四合院建築。貝聿銘的設計很容易辨認,都愛用幾何圖案、線條,以及簡約的設計,上面的都是主庭園分鏡景色。然而拙政園的格局是很獨特的,因為要遷就水流,它是從東向西走的,先天局限是一個打橫的長方形地形。



  我在西門出去就是涼亭,從西北角有一條橋連到對面的東門,北面是片石假山,中間則是一個很大池塘。高深而自己不明白的詞彙,不想用太多,我感受蘇州博物館新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站在西門、涼亭、橋上等位置來回看,用遠中近的分鏡方式把它拍下來。你會發現拙政園和蘇州博物館新館,就是大製作跟小品一樣,說不出它們的高低,但肯定它們都做到了,就是在有限的空間創出無限的畫面,我相信在黎明、黃昏、春夏秋冬也有不同的景色,建築設計奇妙之處也在這裡。




  回頭再看蘇州城,也跟這條街上的拙政園和蘇州博物館新館一樣,傳統與現代正在融合當中。旅客在異地要坐公車,很麻煩,因為你人生路不熟,只有站名認不得路。蘇州跟很多大陸大城市一樣,有一些專門走旅遊點的公車,叫遊1、遊2線。多數是循環線,不怕坐錯方向,兜一圈就是,由於到處都是古蹟,巴士站也蓋得古色古香。另外市內還保留人力車,我不熟行情,沒有光顧過,但在拙政園外面,以及滿布現代化商場的觀前街,一樣有它們的蹤跡。



  我住的布丁酒店就在觀前街附近,觀前是指玄妙觀前面的街道,那邊有步行街,買的、吃的都很齊全。那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忽然肚子痛,懷疑因為前一晚吃了四海遊龍,變壞的翻鍋鍋貼。或許很多台商的祖籍是蘇州,這裡有85c,我急忙買一個麵包和咖啡回旅館,吃了藥和休息過後才出門,所以這麼晚才到拙政園。晚上在觀前街光顧了一家叫土大力的店,賣的是韓國料理,之前青島旅遊書就大力推薦它,既然在這邊遇上就試試看。由於肚子還未很好,我簡簡單單點了牛排粉絲,牛肉極多,連同前菜,都有七成飽。旅行的時候切忌吃太飽,因為下一步,可能有更多東西等著你。我在酒店對面看到這家綠楊餛飩湯圓,此店有拿到十大小吃的牌匾,先點了蟹肉小籠,蠻大顆的,勉強整個放入口,皮不算薄,但蟹粉則很香。至於湯圓則出事了,我看到餐牌寫著一元一顆,平時吃一碗都有四顆,我就點四顆。店員傻眼了,確認多一次,我反問她有多大顆,原來跟雞蛋一樣大,才改成兩顆。在大陸點東西吃,經常出現這麼大的落差,尤其是價錢跟份量,跟我們平時的認知差很遠。甜的芝麻饀賣光了,改成包肉的鹹味,皮不Q,一夾就爛,吃完之後,滯到走不到路。


  我住的布丁酒店,是外資經營的時尚酒店,賣點是美國設計師設計、用宜家傢俬,房間無電視,但有可以上網的電腦。單人房間很小,大約只有十多平方米,呈長方形,最裡面的是廁所、書桌、床和窗戶,價錢實惠只是135人民幣。我看過它部分雙人房,為了節省空間,是用兩層的,我們俗稱的碌架床。大陸的大城市近年多了很多這種經濟型酒店,方便商務旅客和自助遊旅客。

  說到這些酒店,我便想把話題再跳到剛剛結束的廣州亞運,香港的官員現在盡最後努力,遊說市民支持申辦2013年亞運。法寶沒了,因為連局長弟弟領導的建制派政黨都不支持,更何況其他民主黨派。新招是出黃金寶,三屆亞運公路賽金牌得主,一再真情流露,希望政黨改變初衷。我理解運動員的看法,很希望有主場之利,爭取更好的成績,但主辦亞運絕對不是請客食飯那麼簡單。體育水平以外,講的是城市的實力,因為一下子要接待平時幾倍以上的訪客,由場館、酒店、交通等都是一種負荷,也不是錢多與少的問題,更是承擔的問題。

  香港曾經申辦過2006年亞運,當時敗在卡塔爾的多哈手上,當日很多天真的官員或者傳媒,以為跟宣傳口號一樣「一定得」,認為多哈是無厘頭地爆冷跑出。若果大家看過上屆亞運,你就知道香港只是「一蛋撻」,從頭到尾抱著賭仔心態,計劃書的泡沫,隨著申辦失敗後變成空話。相反多哈的酋長真金白銀,堆了一屆阿拉丁神話式的亞運出來,用的是辦奧運的預算。現在不是小朋友玩泥沙,你玩時我又玩,沒有這份豪氣和實力,請不要參與這個遊戲。上次巧取豪奪北京奧運馬術項目來辦已經夠失禮,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地方,會用現成的酒店給選手住的。不要以為甚麼場館都不蓋,只花六十億就叫環保、綠色,想這些餿主意出來的官員,麻煩節省一下。亞奧理事會的官員不是白痴的,他怎麼可能會把票投給你,香港這種水平的廢官,真的一個都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