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獨有的味道,三天都索不完,三篇也結不了。前文常說的老城區,就是德國在一個世紀以前,佔領青島期間建立的城區,現在官方把它劃入市南區,它所在的半島南面是向海的。我選擇住在海灘古堡酒店是明智的,之前大部分的遊歷,幾乎都在腳程範圍。今篇餘韻未了的西洋味,來自酒店的東面,要坐公車過去的八大關。這一區的幾條主要道路,用中國八大關隘命名,包括韶關路、嘉峪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和居庸關路。八大關亦只是泛稱,還有其他路名,數目亦已增至十條。資料說這裡的特點,是公園與庭院融合在一起,每一條路,分別種了碧桃、紫薇、五角楓、雪松、海棠,由春天到秋天有不同的花期,當然我去得不是時候,甚麼花也沒有。
八大關有所謂九大謬誤,其中一樣是沒有德國味,這裡大部分的規劃、建築都在廿、三十年代,那時屬國民政府時期。不過西洋味還是特重的,它匯聚了迴異的建築風格,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很多電影、電視劇都在這裡取景,但前文說過,《戀之風景》是例外的,除了嶗山,沒有需要再為其他地方加持。電影以外跟香港的關係,還是有的,葉倩文和林子祥合唱的《選擇》,MV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這裡的地標是黃海路十八號的花石樓,又是用了大量青島特產花崗岩興建的。建築物的外貌,融合了希臘、羅馬哥德式建築特色,呈現的是歐洲古堡風格。由於是臨海而建的,塔頂可以飽覽第二海水浴場。花石樓是收門票的,但我抵達的時候已經關了。這棟建築物的歷史說法不一,一塊花岩崗石碑上寫著,花石樓1903年由德國人興建,但另一塊較後期製作的不鏽鋼標誌牌,說白俄羅斯貴族在1930年興建。不管結論是如何,現在是共產,即所謂人民共同擁有的。
剛才說過,花石樓面向的是第二海水浴場,即是香港常叫的沙灘。資料說,德國佔領青島之初,總督常騎馬到此狩獵和下海游泳,之後才把這裡辟為海水浴場。現在浴場東面設置了疑似更衣室、沖身等設置,跟環境是合拍還是衝突,留給大家評價好了。
在三、四十年代,八大關又可以說是當時的使館區,多個歐洲國家都有使領館,或者是外交人員的官邸、別墅在這裡,蘊釀出聯合國的味道。每一間大宅、別墅,都有它的一樓一故事,建築物有故事、主人也有逸事,包括居庸關路十號的公主樓。1929年,丹麥王子坐郵輪到這裡遊覽,給這裡的風光吸引,於是委托首位丹麥領事買地建屋,參考安圖生童話的古典式建築,打算送給丹麥公主做禮物。公主樓建好了,但主人一直沒有來過,現在只有體弱的本土公主和王子,因為已改了腎病療養院。
青島市政府一直知道八大關是寶,它把這裡規劃成觀景旅遊和休養度假的區域,而沒有改成街市式的商貿、娛樂區,也算是大恩大德。經過大規模的文物普查後,有來歷的建築,屋外面至少都有一塊牌匾,簡單介紹原來的歷史和沿革。部分給公家單位佔用的,像公主樓那樣,要改成旅遊點則有很大的難度。另外有一些看起來像私人擁有的業權,反而有條件改成高級餐廳,至少跟周遭很配合。
那麼青島有沒有現代化的一面?答案是肯定的,一切就由八大關開始的。我沿正陽關路一直往大路走,就會抵達我最初下車的地方,這條路叫香港西路。十字路口有一個更亭,香港人一向就是這麼白目,大庭廣眾有甚麼東西不能拍?正在站崗的,相信是一名武警,他跟我相距大約五十米,馬上喝止我。但來不及了,我在驚惶失措下,還是拍了這一張,相片有修改過水平。在大陸,有些事還是不要鬥氣,當時我真的有擔心過,他會否拔槍?始終是第一次,獨個兒行走江湖,又明知道大陸,從來是兇險而沒有命賠的地方。撰文的時候,我有搜索過網絡的、或一般的地圖,都找不出這個人守衛的是甚麼地方,其中一個線索,那裡應該是青島武警支隊的營地。
公車在微雨下朝東面一直開,走了差不多十五分鐘,就像走進入空間隧道,沿途看到的景物,跟之前在老城區看到的差太遠了,這裡相信是青島的現在進行式。在公車站等車的路人,我還未察覺甚麼異樣,但重點還是要留意建築物。天色有點暗,公車駛至香港中路,你就會明白為甚麼跟香港有關。陽光百貨門口廣場放著的是聖誕節裝飾,還有左邊的燈箱廣告,賣的是名牌GUCCI,是陸客來香港最愛血拼的品牌,貪圖不用打稅,還有人民幣升值,購買力變相增強,這是後話。這段路另一個名字是綜合商業街、金融街,故此才有青島國際金融中心。這裡仍屬於市南區,但這一塊的定位,是青島時尚閩江街區,市政府大樓、北京奧運協辦項目帆船中心也在這裡。香港唯一拿過的奧運金牌,就是來自滑浪風帆,這裡也可以講是青島的中心商業區(CBD),即等如香港的中環。
另一個題外話,這裡用了閩語系地方做街名,包括這間在泉州路的酒樓,因為再沿香港中路走下去,還有一條台灣路。我下車的原因是這裡有書城,另一方面它很像香港的尖沙咀、旺角,或是台北的東區,是當地時尚界別,潮男潮女活躍的地區。這裡除了香港味,還有泡菜味,正好配合我晚餐想試點別的想法。店裡客人不多,我聽到的都是韓文,註定是有口福的。我點了烤五花豬肉和炸醬麵,豬肉是廚房事先烤好的,沒有很大的驚喜,但還是似模似樣,有泡菜和生菜包起來吃。有常追看韓劇的,一定看過這種炸醬麵,吃完滿嘴都是黑黑的。美食家蔡瀾說過,這種用黑色麵醬、洋蔥和肉碎混出來的,是山東道地的做法,傳到南韓以後大受歡迎。天氣雖冷,喝的是嶗山牌啤酒,仍走不出青島啤酒的勢力範圍。在大陸點啤酒,你一定要問冰的嗎?因為他們會喝常溫的,也確定我們從來是有分別的。
山東跟南韓的關係也體現在天幕城,是不是有點熟,好像屯門某個商場?這個在市北區,啤酒街附近的特色室內步行商業街,是零七年才打造的。總長約460米的天幕,還有廿多座青島特色的老建築,包括這座花石樓仿造建築,都有簡單的介紹牌匾,上面寫的外文,就是日文跟韓文。
青島跟香港很相似,做過殖民地或者租界,時間都是上百年,但是兩個城市現在的光景,落差還是很大。德國留下的建築,是青島取之不竭的旅遊資源,但日耳曼民族做事嚴謹、精確、有效率的態度,差不多先生一點也學不到。香港的西洋舊建築拆得七七八八,似乎沒有可恃,任何一個大陸城市都在追趕,新的在蓋、舊的在保留。論硬件,隨便找一個區都比香港優勝,像青島火車站,九一年改建原站址南的這座建築物,是依原來的德國文藝復興風格興建的,鐘樓增高了三米,跟新建的候車大樓比例匹配。另外零八年後,這裡成為膠濟鐵路動車組的始發站,南北候車大樓之間的風雨棚,跨度是全國最大的,新火車站在奧運期間正式投入使用,創下四個中國之最,聲稱是國內最牛的火車站。我由青島至濟南、濟南再去南京、南京來回蘇州、南京至杭州都是坐動車,亦一直推崇它。以外國的標準,動車的時速超過二百公里,算是高速鐵路了,祖國現在有的是財富,鐵路技術都能從外國人手上買到,改頭換面之後,就叫自主研發。但大陸最缺的是駕御技術,指的不單是開車,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單軌前進,制度、法治一直沒有同步跟上來。溫州動車相撞、後續的處理手法,揭示了一條腿走路,終有一天會闖禍,可憐的是,代價卻由平民百姓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