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台灣金魚市場變遷




  羅馬城非一日建成,任何一個地方的魚市也是一樣,廿年前我踏進台灣金魚圈,民權東路五段已經奠定了天龍國水族街的地位,足可跟香港旺角的金魚街相提並論。幾年前我再次重溯舊地,仍有大約十五間水族相關的店舖,赫赫有名的七彩水族(金魚世家)現時由洪麗雲和兩名兒子打理,主攻淡水魚批發零售、水草造景等。1975年,七彩水族在萬華開店,高峰期在板橋、中華路、長安西路都有分店,由於店面都在人來人往的大街,顧客主要買一些大路的觀賞魚和水草等。1983年,七彩搬到民生社區就轉型至水草造景,會因應顧客寓所設計和訂造魚缸,走的是高消費路線。那時為了進口大陸金魚批發,七彩多加了一塊招牌——金魚世家,我在網絡上看到的相片就是延壽街的店面,裏面還有開放式庭園。1996年,七彩才搬至民權東路現址,當年網上資訊還未十分發達,我初到台北旅遊時拿着紙本地圖,從中山國中站走到腿都快斷,難怪也找不到延壽路的店面。



  根據上一篇《台灣養殖場探古尋魚》的時序,七彩水族見證了台灣金魚市場的發展變遷,由七十年代全是本地養殖,外國出口、在地批發雙軌並行,到九十年代中期,幾乎給大陸進口金魚取代。有份創立七彩水彩的陳景鍠,現時轉戰竹北,開設可樂庭園水族館,主要提供淡水、海水魚、珊瑚等飼養方案。他在很早期已經是養魚達人,經常在電視節目教觀眾養魚和水草等,其中一項不能不提的成就,是2003年在台北兒童交通博物館的中華金魚博覽會,翌年還搬到上海展出,現在也很難有廠商能獨力辦到這種規模。七彩鐵閘上的獅頭相片,由陳景鍠、水族生態雜誌、魚雜誌合力製作,版權亦歸對方所有。我在七彩店內拿了一張海報留念,早年數碼相機還未普及,網絡上流傳的大部分金魚相片,包括那條丹頂蘭壽,都是來自這張海報。





  展覽入口的百萬皇家金魚缸,盡顯陳景鍠的經營之道——出色的展示缸,但魚友要掟磚前請等一等,需知道那時大陸蘭壽定型只有約廿年歷史,還未擺脫平背壽星的味道,當時的大陸金魚討論區甚至只知道壽星,或牠的別號——虎頭。武漢特產貓獅都屬於蛋種這個品系,但很奇怪一直只在小範圍流行,亦不見湖北省以外地區能夠量產。


  金魚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產區,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獅頭有南北之分,陳景鍠展出的主要是北方獅頭(鵝頭),即是跟鶴頂紅或紅帽一樣,頭頂才有豐厚肉瘤, 兩邊臉和眼鼻前方只有薄薄一層肉而已。肉瘤一般是實頭,即固定一大塊肉像一頂帽子,但亦有一種叫菊花頭,肉瘤像密密麻麻的小花蕊,重點是鬆鬆泡泡,游動時頭瘤會晃動。北方獅頭常見於長江以北的省市,例如北京、上海、江蘇省等,我看到武漢和濟南的魚市都在賣這種獅頭。相反香港因為跟廣東省相連,最近的產區是東莞,再遠一點也只是福建省的福州,所以市場上找到的都是南方獅頭,像電單車頭盔那樣,頭的上前方和左右兩邊都給肉瘤包圍。

  另一種同產區有關的金魚是如皋蝶尾,來自江蘇省南通市,在上海和蘇州的北面,但這種金魚在台灣的認知度很高,大概等如大閘蟹就一定要吃陽澄湖出產的。蝶尾、北方獅頭、水泡均是盆養金魚,身體特徵例如像蝴蝶的尾巴、頭頂帽子或晃動的肉瘤、朝向天上的眼睛等,是專為俯視欣賞的角度而培育出來,這些品種現在不流行,同絕大多數魚友改用了魚缸飼養有關。但為了適應側視的觀賞角度,獅頭的造型大幅改變了,特別是泰獅,圓渾雄壯的身軀、挺拔張力十足的尾巴,幾乎將大陸獅頭打垮,但泰獅的頭瘤相對失色,有點對不起獅頭的稱號。



  九十至二千年代的廿年,台灣市場過渡至以大陸進口金魚為主,但市場還算是多樣化,草、文、龍、蛋等四大品種都很容易找到,但我還有一個不解的地方,就是東莞特產——短尾高背琉金,明明是專為魚缸側視而設,但始終打不開市場。

  台灣幾個大盤商一般會用包池形式,向大陸養殖場採購金魚,每池只養同種、同色和差不多大小的魚,不管好醜。這種分類方法方便包裝出口時,計算每箱魚的數量、氧氣和水的比例。以量取勝的另一個好處,可以壓低運輸和報關等成本,如果運輸距離不遠的話,進口後可以直接批發到各縣市的中小盤商或水族店,香港甚至可以當天到店即出售。而最終零售價跟產地的距離有直接關係,詳情可以參閱部落格其他舊文。




  這段時間,台灣亦湧現一些跑單幫的個體戶,又或者工作室,業者通常會親自到一些品牌蘭壽魚場逐隻挑選,走的精品路線,但單價和運費等各項成本,都會比大盤商量批形式高好幾倍。由於多是採用網絡銷售、快遞配送,業者便不用租民權東路這種店面,只需找一個地方夠大的倉庫,甚至在家也能開展業務。台灣的幅員比香港廣闊很多,單靠台北的水族街,絕對滿足不了所有需求,尤其是中南部的魚友。我常說店家不是開善堂、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有利可圖自然就會有供應,看看現在連語言不通的泰國線金魚都一一引進了。實體店亦逐漸同步進軍網絡市場,網絡買魚這種模式沒有好與壞之分,對於可能出現的糾紛,買賣雙方都要概括承受。魚友尤其要明白,單靠片段或相片挑魚的風險,若果接受不了寧可忍手,免得魚財兩失。

  最近十年,台灣市場又有了一些新變化,進口金魚的產地擴大至泰國了,由於多了品種血統補充,且匯率和成本等拉近了,台灣本地的金魚養殖有重生的現象。新晉業者將受歡迎的泰獅在地改良和培養,走品牌路線,一年內的亞成魚賣完就要等下一年,總之貴精不貴多,也殺出一條新血路。


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台灣養殖場探古尋魚





  古早味台灣琉金的造型跟這些金屬掛飾一樣,個體巨、背峰高、尾巴長,十隻八隻放在魚店的深水缸,氣勢磅礡,讓顧客站得穩穩觀賞,不捨得離開。台灣長老級前輩Jack約廿年前創立網站——金魚大觀園,介紹過宜蘭的八甲和順欣有出產這種琉金和獅頭。我當時連縣和市都不會分,以為地方跟香港一樣大,幸好沒有貿然亂闖,否則截肢也找不到,因為那時台灣的金魚養殖業幾近消失了。

  03年,八甲金魚錦鯉養殖場在一鄉一休閒農魚園區政策推動下創立了主題餐廳,並改名為八甲休閒魚場。餐桌上的高貴食材香魚,年產量達到一百公噸(約八十萬條),佔了全台約八成。一次快閃台北的行程,我抱着有得食同有得玩的心態到宜蘭探古尋魚,任務達成的另一個關鍵是,現在有台灣勁好行的公車來回火車站。 

  八甲休閒魚場到處都找到它的初衷,包括餐廳的金魚缸裝潢、餐後甜品的擺碟(寫文時才發現),還有的是戶外的錦鯉池。魚場老闆黃玉明接受台灣《蘋果日報》訪問時表示,五十年前一條金魚可以賣四、五元新台幣,最高可以賣到十幾元新台幣,但當時一般人的人工是每個月六十元新台幣,所以養金魚是有錢人的玩意。他毅然在十八歲(1970年)投入養殖事業,返回家鄉宜蘭九芎林跟堂兄弟合夥種水果和養魚。他起初到台南購買金魚、錦鯉回來養,但一星期後全部陣亡,那時的養殖資訊不發達,令他幾度出現財困,甚至要變賣老婆的手飾還債,這亦促使他後來去學日文,因為想吸收第一手日本養殖技術。經過不斷嘗試和累積經驗,黃玉明的事業慢慢上了軌道,更有「品種最多、產量最大、品質最佳」的盛名,他在1988年獲頒全國十大傑出農村青年,同時獲邀到印尼、馬來西亞等擔任金魚比賽評判。

  黃玉明後來跟堂兄弟拆夥,到員山鄉興建八甲金魚錦鯉養殖場,佔地2.2公傾,1990年正式營業。他說,一年出貨超過一百萬條金魚,由一條十元新台幣,到一條五、六萬新台幣都有,一年營業額破一千萬新台幣。但這時國際市場進入轉角之勢,全球化分工、匯率、疫病等,都令到本土的金魚和錦鯉養殖業完全無法招架,特別是大陸的低成本、超大量的生產。那時一百元港幣兌一百五十元人民幣,無論是金魚、飯餐等,十元八塊人民幣有交易。黃玉明提到1996年以後,大陸和東南亞的金魚養殖技術逐漸趕上台灣,他同年繁殖的金魚三年也賣不完。

  另外1998年,以色列爆發錦鯉的疱疹病毒(KHV),導致全球養殖業都蒙受巨大損失,八甲亦賠了過千萬元新台幣,幸好那時香魚養殖已經轉型成功,才能令魚場可以繼續走下去。根據農委會在2002年底的出版物提到,台灣約有一百間觀賞魚繁殖場,金魚錦鯉佔一成,即是約十間,主要在宜蘭地區。

  我享受完精美的鱘龍魚套餐,再單點一條抱卵香魚後,就趕緊再到外面參觀,那天因為有顧客請喜酒,所以室內沒有拍很多相片。另一個原因是行程很緊湊,吃飯、看魚、買特產,趕不到公車,下一班要一個半小時後。現時八甲有一半的魚池養香魚,一成半至兩成是鱘龍魚,其餘就是金魚、錦鯉和生態解說池。黃玉明銳意復育台灣淡水魚,部分則是外來物種收容所,例如巴西龜、鱷魚龜等,還有幫宜蘭縣政府照顧一條頻危物種——娃娃魚。

後記:

  有一年我到台大參加手球比賽,由酒店前往場館時,在新生南路三段20-3號看到文章開首的金魚金屬掛飾,寫文章時搜尋一下,原來地庫是一間叫Fine26的藝廊。Fine26本來是泰國一間鐵工廠,第二代銳意轉型為設計品牌,主力開發金屬雕刻壁飾產品。藝廊佔地八十餘坪,展示了大師和蛻變兩大系列的作品,平時會辦有一些藝文活動展覽。(相片撮自Google景街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