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又美麗又涼快的祭祀



  上一篇《小玩意》提到撈金魚,是日本夏祭時的傳統街頭玩意,夏祭有指是每年立秋前後,各地不同慶典的統稱,揀這一天,因為這是北半球夏天的折返點,太陽開始往南走,由日長夜短,慢慢過渡至日短夜長。面書裡有所謂幾窮都要去旅行的群組,今時今日它幾乎成為都市人能夠營營役役下去的續命丹,別國有甚麼慶典,人人早背得滾瓜爛熟。我也不例外,有年夏天到台灣玩,想要去基隆看「中元祭」。那天是農曆七月十四,是中元祭的高潮--放水燈遊行,我記得在基隆港務局碼頭附近下車,那時遊行開始了,遇到其中一隊表演隊伍。到處站滿了圍觀的民眾,連地下道入口上蓋都站了人,可想而知是當地一年一度的盛事。


  「中元祭」按道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掌管地獄的官生日大赦,釋放在囚的孤魂野鬼,重返陽間接受祭祀施食,激起人們向道之心。基隆舊稱雞籠,中元祭起於清朝咸豐元年,祖籍福建泉州和漳州人械鬥,死傷眾多,地方人士出面調解,以十一個姓氏的族群輪流主持中元祭,超度普施孤魂野鬼,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達致社會和諧。流傳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從未間斷過,就算颱風、大停電都沒有延期,主辦單位增至十五個。活動由農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之後有放燈放彩、迎斗燈遶境祈福、放水燈、普度、跳鍾馗等,活動持續一個月。這些資料我是在官方網站查回來,才曉得當初的原委,普渡法事建構愛的世界、成為維繫族群和諧的手段,真是意想不到。



  我在餐廳跟其他友人匯合,喝著咖啡、涼著冷氣聊天。友人大力向我推介謝氏宗親會的車隊,為甚麼?因為它噴著明星花露水,香噴噴的。友人說不要小看啊,這樣噴一噴,可要花好幾萬塊台幣哩。這一支隊亦很受歡迎,附近店舖的人都跑出來等。在悶熱的夏日裡,主動給它噴一噴,直是又美麗又涼快。 



  各個姓氏族群都有不同的表演隊伍和花車,穿梭基隆街頭,以陣頭代替拳頭,確實文明又進步,而且還可以吸引觀光客,確是一舉幾得的盛事。以往宗親會都是老人會、阿公阿嘛的事,但現在都加入了新生代元素,例如踩高蹺、小童扯鈴,那是一種傳統的童玩,經常在綜藝節目看到國小學生表演。


  話說回頭,「中元祭」也不是雞籠的專利,我們也有盂蘭勝會。這是佛教的稱呼,相傳佛陀弟子大目毽連尊者,為解救亡母的墮入餓鬼道,在七月十五月作「盂蘭盆」.具五果百味供養十方,使其母解脫地獄之苦,得以歸往西方昇登天界。記得小時候,我很期待這個節日,媽媽都會買多種水果、汽車、啤酒,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拜拜,祭品三天三夜都吃不完。屋村的足球場搭了神功戲棚,爸爸媽媽晚上都會拿著摺椅,過去看潮州大戲,也讓我們在球場周邊喝喝吃吃。勝會還有高僧誦經壇,背景是牛頭角下村第八和第九座。另一邊,沒有拍入鏡的是第七座,我家曾住在十六樓的頂樓,現在已經拆卸了。


  盂蘭節另一個意義是鬼節,就是鬼門關大開,多了一重陰森恐怖在裡面。誦經壇對面,中間的是大士王,即鬼王、左邊的是菩薩的新衣、右邊的是孤魂台,再後面的高樓大廈是牛頭角上村,下村拆卸重建後,媽媽家給安置在那邊。在農曆七月會有不同團體辦盂蘭勝會,我們家是潮州人,所以都是參加潮僑聯會辦的那一個。勝會另一重頭戲,經常會上新聞的,是派平安米,坊眾捐出來的白米,拜祭過後會分發給每家每戶,但經常吸引一些低收入的公公和婆婆來輪候,大熱天時常出狀況遭詬病。今年屋村仍有辦盂蘭勝會,感覺氣氛愈來愈淡了,參與的都是上年紀的人,我們在香港出生的第二代,連潮州話都不會講,神功戲自然看不下去,習俗無辦法傳承,更不要說轉型為觀光盛事。對它的回憶,我想只有電影《陰陽路》一至十九吧。

p.s上文有菲林格的相片,都是翻拍自幻燈片,所以有變型、對焦不清、顏色失真的情況。

1 則留言:

  1. 原來你還有這麼多鬼故事喔~~~
    [版主回覆09/18/2009 04:54:11]我的爛鬼故事, 每次都翻一大堆資料,

    穿鑿附會為相片添足添爪,

    而妳每次都是第一個回覆, 很是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