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感念蒼生給金魚一條生路

  
  重看上文,快一個月了,也不想找甚麼藉口,就是懶惰二字而已,這篇內容只是延續箱本館其他展品。展館布置簡單,大門一進直望就是放著染缸、屋樑吊掛著那兩隻金魚的地方。右邊是玄關,兩側放著木櫃擺放瓷器,走到盡頭就是臥室,你需要脫鞋才能進去的。



  第一件看到的是彩繪水缸,相信以前也是用來養魚的,我也不曉得當時的金魚,是不是跟缸裡面的金魚造型一樣,因為忘了照介紹資料,是甚麼時候的古物?那裡出產?燒製方式等等都欠奉,但它保存得很好,也蠻漂亮的。


  臥室的牆壁,劈頭看到的是四張蘭壽品評會的成績單,這張是東京錦鱗會,舉辦的第一屆品評會親魚組成績,年份是明治四十二年九月,即是1909年。金魚傳入日本五百年了,蘭壽是近代日本培養出來的金魚品系,而品評會也有過百年歷史了。下面的一張,還早一點,是観魚會在明治三十九年,辦的第二十三屆蘭壽品評會當歲魚組成績。若果是每年辦一次的話,按推算第一屆則是在1874年,也可以想像當年飼養的金魚,特別是蘭壽已經頗有規模。但在網上流傳的中文資料,観魚會第一屆品評會的年份有出入,不過這也無損它的歷史地位,這個會由石川家族主持,至今傳至第四代了。日本金魚界都會奉石川龜吉為蘭壽正宗,當年就是他把中國傳來的壽星,改良繁殖後,定型為日本蘭壽。各地同時也有大大小小的魚會,演變出不同風格、美態的日本蘭壽,現在最為人熟悉的,就是協會系和宇野系的日本蘭壽。而各地舉辦的品評會,則起著維繫日本蘭壽的審美標準,地方以外還有全國大賽,從上觀看的角度,可以講是一致的共識。



  在展館裡面,我最喜歡的擺設,它重現古時賣金魚、錦鯉的商販造型。而在大陸,明、清時代大概也是這樣的,但是有關的圖像、工藝品等則不多見。



  臥室中央放著六大隻碟,全部都是江戶時期的伊萬里燒。我拍之前的工藝品,幾乎給我踏到,真是抹一把汗。像這些工藝品只放了簡單的阻隔,亦不會提示勿碰,人家就是很自律。還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說大陸人改革開放後初來香港,看到車站的人都在排隊,已經說大陸不知多少年才學會。再看看日本人在公共場所的禮儀,香港人也不知要學多久才會。我也不是一個很守規舉的人,但在那種氛圍,你自然地會放輕腳步、降低聲浪、更不會肆意把玩這些展品,默默地隔空拍下來。



  臥室旁邊也有兩個古舊木櫃,玻璃隔裡面的是一些現代製的花瓶,有些是刻有金魚造型的、有些則是彩繪的,這兩個花瓶則是中國產的。櫃頂墊了扎染布幔,上面則是大紙扇、小畫框、小屏風。至於繪上的金魚品種,較多的是龍睛蝶尾,也有蘭壽和錦鯉等等。這個木櫃是面窗的,外面有一個小庭園,往外面走可以通往洗手間。



  臥室外面的通道,還有一些金魚布藝產品,例如浴衣、廉子、用布折出來的金魚,還有墊櫃的布幔。對面則放著江戶時期和近代的畫,都是浮世繪風格的,反映當時的女士把玩金魚的神態。





  參觀結束之後要經過紺本館的辦公室,這裡有售賣金魚書籍,我買了布簾、明信片和襟章,金魚書籍則沒有買了,因為都看不懂,拿回家只會成為書架的裝飾。工作人員都穿這樣的工作服外套,是非賣品,但可想而知金魚確是大和郡山的命運共同體。



  每次出行坐飛機時,我都會拍這種相片,是大阪上空看到的日本,山巒處處少見平原、深褐色土壤不見得是肥沃的,能住人的地方都是山與山之間的山谷和沿海的地方。生在這裡的人沒有怨天,珍惜這片土地、愛護每種物產,就像外地傳入的金魚,人家也視之為瑰寶。我相信日本那個年代拿到的,不會是甚麼精品,品種亦不會很齊全,能培育出蘭壽、土佐金、六鱗地金等獨有的品種已經很難得。像丹鳳、宮廷鵝頭紅、許氏鵝頭紅在大陸都絕種了,表面的原因可能是沒有人買,沒有市場而衰落了。不好說的理由,是在文化大革命給砸掉了,這種人為的破壞比戰亂還恐怖,浩劫當然也禍及工藝品,這或多或少可以解釋到,為甚麼石田貞雄的收藏,都要比在大陸見到的豐富這麼多?你會感念蒼生,當年讓金魚遠渡重洋到了日本,才得到珍而重之的保存,否則只會像眾多的文化遺產,一點一滴的在大陸的喧鬧可惜的聲音下消失。

  上天也是無情的,上星期的一場九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以至現在的核危機,都令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災難。由於工作關係,我被迫看著日本放送協會,傳來一幕又一幕的災情畫面,儘管不是我到過的奈良、京都和大阪等地方,任誰都會感到難過。災民的從容與堅毅、有序與互助,在在體現出文明社會的大國典範,而不用靠甚麼奧運大騷來張揚,也不用面子工程來藏污納垢,而事後則一切打回原形。冷眼旁觀別人的災難,少點幸災樂禍,豎起大姆指給大和民族致敬,心裡說一聲加油就夠了,他們會懂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