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通山都是寶藏



  這是英德追油菜花的續篇,我去的景點叫寶晶宮,主菜是溶洞,這裡有「嶺南第一洞天」的稱號。文人多大話是真的,他們咬文嚼字,寫出一大堆地上最勁、至強、比大、量小的名目,總之爭出幾個第一來。我去大陸旅遊的機會在友濟間算多,一早對這些稱號麻木了,但門票已付,總得看看是甚麼一回事。



  我記得第一次看溶洞,是唸大專的時候,也是剛剛開始到大陸自助旅遊。那時做學生盤川不多,但因為港元匯率比人民幣高得多,去大陸自然是首選。溶洞在粵北,韶關樂昌附近的古佛岩,在火車站還要轉「三腳雞」的三輪車過去,門票才幾塊人民幣。當時遊人不多,景點的工作人員逐個點,給我們開燈才能觀賞。我最近在家翻到舊的大陸景點門票,便宜到嚇壞人,跟今天像搶劫一般的門票,還是怨恨當年沒有去個夠。溶洞的形成,是因為石灰岩遇到地下水,產生化學反應後溶蝕,獨特的地貌都是水珠一滴一滴地造出來,這種石一般會叫鐘乳石。我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因為經常飲汽水等碳酸類飲品,大牙給蛀了一個大洞,現在就像要走入這隻爛牙,看看裡面有多雄偉,但拍出來的相片不能噁心,要像世外桃源一樣,這才能成為一位拿相機的魔術師。


  海龍王住的地方叫水晶宮,足有一個東海那麼大,這個寶晶宮也不是一般的大牙,跟古佛岩更是蚊脾和牛脾,它足足有一座山那麼大,起碼有二、三十層樓高。資料說,寶晶宮在英德南郊七公里的燕子岩山中,佔地三點八平方公里,經歷了兩億多年地殼變化而成的大溶洞。1981年,廣東省水文地質隊找水源時發現,洞內一共有四層,目前只開放最上的三層給旅客參觀,中層的這個洞口,我不肯定是否當日發現的那一個。由於總面積有一萬六千五百平方米,行程約有一點五公里,遊人不能自行入洞參觀,要有導賞員帶領和講解。導賞員則提供發現溶洞的另一個版本,說因為有牛隻掉下溶洞,因而給村民發現的。兩個版本並不矛盾,村民發現溶洞,孩子多了一個遊樂區而已,得有官方開發,才會發展成旅遊景點。




  寶晶宮跟我以往去過的幾個溶洞一樣,放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我們笑稱做「鬼燈」,把特別造型的鐘乳石照亮。他們跟著會用無限的想像力,給予不同的名稱,最低的這層,有三個大廳和一條長廊,分別有「蓬萊仙境」、「玉皇寶殿」、「富士山」、「寶宮瓊蕾」,幸好未有潘朵拉和阿凡達。我可以接受溶洞,開霓虹燈、建路燈、鑿樓梯,又或者創作一大堆有的沒有名號,但加裝人造飄雪機,我被打敗了。





  大陸有限多溶洞,廣西桂林的七星岩最有名,最長的在湖北利川、最深的在貴州水城,而這個是全國最大的倒景溶洞。我到寶晶宮時已經是下午三、四點,只得少量散客,連導賞員一起入洞的只有四人,她邊行邊講,要好好地拍照很難。幸好後來有一對夫婦加入,我們要在這裡稍等,才有機會拍到幾張慢快門的相片。同場的一個小故事,導賞員一直用普通話解說,直至我開聲說話,她才抱怨,早知道我是香港來的話,就用廣東話,又或者我的樣子太像大陸人吧。



  這個溶洞的面積真的有夠大,從陡峭的樓梯往上爬,才由下層通往中層。這裡讓我想起,小時候看李連杰的《少林寺》系列電影,也曾在這種溶洞裡面對打。或者是《神雕俠侶》,楊過跟小龍女在古墓修練玉女心經。



  溶洞的另一個小知識是,有冷洞和暖洞之分,寶晶宮兩者皆有。由於洞口在中層溶洞的下面,暖空氣進入後向上升,浮於溶洞頂,所以四季的溫度都很暖。而之前的下層溶洞,由於洞口在溶洞的上面,冷空氣沉在底,所以變得涼快。這個溶洞目前只開放上中下三層,我和同行的情侶都屬頽廢青年,走到中層後就決定離開,不想再爬上上層溶洞。石崖上面的三個大字,每個有一百平方米大,是著名的嶺南書畫大師關山月題的,我們這一代,琴棋書畫確實沒有一樣通曉。

  我們最會的反而是到處玩,就算不會,《蘋果日報》會教你,或許你不喜歡它,但在推動旅遊消費這一塊,確是有功。當政府公布下年度的公眾假期(公休日),不算甚麼大新聞,但它就會煞有介事分析,那一個假期是最化算,東拉西湊弄一條假期大直路出來。然後按四季,羅列一大堆適時的旅遊地點出來,刺激你出遊的意欲。香港機場單日航班升降紀錄,幾乎每年都會打破的。今年我把自己送進禁飛區,但還是禁不住花心,結果坐了高鐵出遊,格文固然落後於形勢,我還是期望寫出來,能夠歷久而常新,總之有拖無欠。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青蛙王子想找公主


  英國近日最熱門的新聞,一定是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和凱蒂(Kate Middleton)的婚禮,為褪色的王室泛起陣陣漣漪。香港不是殖民地了,但平民少女嫁入王室,童話再次在現實上演,故事自然大有市場。在這個春回大地的時候,亦是動物界的求偶良機,英國南德文郡就有青蛙王子,尋找公主的故事。

  來自《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一隻青蛙兩星期前,跳到池塘的金魚背脊,七十五歲的托尼趕緊把這個畫面拍下來。托尼是一個退休的園藝師,跟太太的家有兩個池塘,一個養金魚、另一個養蠑螈和蟾蜍,他不知這隻青蛙怎樣跳進來,猜想牠是來找配偶,可惜公主不是牠,找錯金魚了。他擔心金魚會受傷,拍完相片之後就用魚網把牠們分開了。

  這只是一則國際花邊趣聞,但可以順道了解一下英國的金魚是怎麼樣?始終不是主流的觀賞魚,曝光的機會不多,有的多是比較抱歉。就像這隻看似是獅頭的金魚,個體粗壯、顏色鮮艷,主人看來養得不錯,只是魚的特徵不明顯,頭瘤不算發達,且是單尾的。然而過往看到外國的金魚,單尾的像美國的慧星,似乎比較受歡迎,英國也把朱文錦,改良成為布里斯托金,這一、兩年香港也有人引入,掀起過一陣熱潮。

  在這裡也順道翻一下資料,大陸的金魚養殖家許祺源,在《東方聖魚》一書中,中國金魚移植國外史提到,1651年荷蘭傳教士來杭州傳教,把龍睛、紅頭等金魚帶回國展覽。1728年,荷蘭能繁殖金魚,間接亦使牠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另外一些學者曾經考證過,歐洲以往是沒有鯽魚這個品種,估計有金魚流放到野外,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出現返祖現象,才形成歐洲現代的鯽魚種群。至於金魚甚麼時候正式傳入英國,相信是1793年,英國派正使馬卡爾蒂尼伯爵來拜見乾隆,翌年離開帶走了一些金魚缸和數種金魚。P.S.兩張相片的版權,均屬《英國每日郵報》。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春去春又來的花心



  我說不清旅行到底有甚麼意義,然而每當氣候變幻時,體內磁場就會有反應,按奈不著蠢蠢欲動的心。傳統想法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現在可不是都市人外遊的心態,否則以我的資歷,幾年前已成為旅遊狀元。總之有一個理由,就可以隨心出發,像我獨來獨往的話,就更為機動,幾乎拾起背包就成行,這是去年去看油菜花的相片。



  櫻花與紅葉是讓我動心,想去日本的理由,之前都因為行色倉促,以及預算問題作罷了,但花心依舊燃燒。既然飛不了,坐車總成吧,我結果就去了粵北英德的寶晶宮看油菜花。早一日,我從深圳坐大巴,去了開平看碉樓,這是廣東省其中一個世界遺產級的文化景觀,之後返回廣州住宿。


  第二天,我再坐了兩個多小時大巴到了英德,汽車總站對面,有專線公車直達寶晶宮,票價五元人民幣,路途短但你不會走路就是。這裡號稱是國家AAAA級生態旅遊度假區,最高級是五個A,門票75元人民幣。賣點是第二屆油菜花節,聲稱有一千畝花田激情盛開,迎接我等多見石屎,少見森林的觀光客。農夫一般會在二、三月,即春耕前種些油菜花,給土壤休養生息,當是施肥補身的一種方法。油菜花籽又可以榨油,農夫多一種副食品,可謂一舉兩得。春暖花開更吸引我這種拿著「大傻」相機,扮「龍友」的觀光客,到處狩獵影像。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會出資給農民買油菜花種籽,帶動一下觀光事業,效果是否顯著那就不得而知。



  現實是四時有序,農民看天做人,管不了那麼多,時辰到便會收割油菜花,開始春耕播種,友人就試過千山萬水,車駁車去到之後,剩下一株油菜花。大陸讓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是資訊不流通,像這些花期,以至連接景點的公車資訊,也極為貧乏。搜索引擎儘管有千萬條結果,但盡是千篇一律、抄來抄來的官樣文章,你一輩子都不能掌握實況。景區內的桃花湖,可以另外買票租船遊湖,這些鴨不知是不是供應給附近的餐廳?



  都市人追花只是附庸風雅,真正讓我留下印象的,是一則在雜誌《中國旅遊》,看過養蜂戶的故事。養蜂戶每年都像遊牧民族一樣,隨著花期,由北到南到處跑,那裡有花就有他們的蹤跡。養蜂戶一方面靠蜜蜂採花蜜,農夫亦歡迎他們,因為可以替農作物傳播花粉,好讓結出更美好的果實,這是我不曾知道的故事。

  現在甚麼都說增值,旅遊景點當然也不例外,寶晶宮就是把附近的田地,種滿油菜花,好處是不用收割,花期長,遊客不會撲個空。這裡還有千色野花海、桃花林,目的是接力開花,色彩搞不好半年有效。菜花源的水牛,不知道是用來耕作,還是模特兒。


  網民說沒圖片沒真相,桃花湖煙雨悽迷,極配合春雨綿綿,甚麼生態旅遊渡假區的主題。我想說的真相,這裡就算是晴天,也不見得會藍天白雲,空氣也不見得清新。通往寶昌宮的路上,我就見到至少有兩間不知水泥磚廠,不斷冒出白煙,當然灰塵亦很多,只是給雨水帶到地面而已。返回市區之後,我見到最多的是,是比貨櫃車還要長的水泥罐車,幾乎停滿一個車場,再翻一下資料,英德原來有很多水泥廠,也是經濟發展惹的禍。我記得讀書時期,曾經到過附近旅遊,那時的資料介紹,英德是山明水秀的鄉村,有奇石、溫泉,特產是雞有雞味的走地清遠雞。我一向很討厭官員說,「我們要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因為這種天堂、地獄並存的狀況,一點都不平衡,懇請他們不要排放這種廢話。


  這是2010年的追花舊聞,春去春又來,今年花心再起,匆匆到了武漢追櫻花。說來很可笑,我不止是五花不分的,會把路邊的桃花誤認為櫻花。看到當地住宅小區,或者休憩公園遍地開花,我也會反問,跑到千里之外,難道自己家附近沒有花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