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台灣金魚市場變遷




  羅馬城非一日建成,任何一個地方的魚市也是一樣,廿年前我踏進台灣金魚圈,民權東路五段已經奠定了天龍國水族街的地位,足可跟香港旺角的金魚街相提並論。幾年前我再次重溯舊地,仍有大約十五間水族相關的店舖,赫赫有名的七彩水族(金魚世家)現時由洪麗雲和兩名兒子打理,主攻淡水魚批發零售、水草造景等。1975年,七彩水族在萬華開店,高峰期在板橋、中華路、長安西路都有分店,由於店面都在人來人往的大街,顧客主要買一些大路的觀賞魚和水草等。1983年,七彩搬到民生社區就轉型至水草造景,會因應顧客寓所設計和訂造魚缸,走的是高消費路線。那時為了進口大陸金魚批發,七彩多加了一塊招牌——金魚世家,我在網絡上看到的相片就是延壽街的店面,裏面還有開放式庭園。1996年,七彩才搬至民權東路現址,當年網上資訊還未十分發達,我初到台北旅遊時拿着紙本地圖,從中山國中站走到腿都快斷,難怪也找不到延壽路的店面。



  根據上一篇《台灣養殖場探古尋魚》的時序,七彩水族見證了台灣金魚市場的發展變遷,由七十年代全是本地養殖,外國出口、在地批發雙軌並行,到九十年代中期,幾乎給大陸進口金魚取代。有份創立七彩水彩的陳景鍠,現時轉戰竹北,開設可樂庭園水族館,主要提供淡水、海水魚、珊瑚等飼養方案。他在很早期已經是養魚達人,經常在電視節目教觀眾養魚和水草等,其中一項不能不提的成就,是2003年在台北兒童交通博物館的中華金魚博覽會,翌年還搬到上海展出,現在也很難有廠商能獨力辦到這種規模。七彩鐵閘上的獅頭相片,由陳景鍠、水族生態雜誌、魚雜誌合力製作,版權亦歸對方所有。我在七彩店內拿了一張海報留念,早年數碼相機還未普及,網絡上流傳的大部分金魚相片,包括那條丹頂蘭壽,都是來自這張海報。





  展覽入口的百萬皇家金魚缸,盡顯陳景鍠的經營之道——出色的展示缸,但魚友要掟磚前請等一等,需知道那時大陸蘭壽定型只有約廿年歷史,還未擺脫平背壽星的味道,當時的大陸金魚討論區甚至只知道壽星,或牠的別號——虎頭。武漢特產貓獅都屬於蛋種這個品系,但很奇怪一直只在小範圍流行,亦不見湖北省以外地區能夠量產。


  金魚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產區,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獅頭有南北之分,陳景鍠展出的主要是北方獅頭(鵝頭),即是跟鶴頂紅或紅帽一樣,頭頂才有豐厚肉瘤, 兩邊臉和眼鼻前方只有薄薄一層肉而已。肉瘤一般是實頭,即固定一大塊肉像一頂帽子,但亦有一種叫菊花頭,肉瘤像密密麻麻的小花蕊,重點是鬆鬆泡泡,游動時頭瘤會晃動。北方獅頭常見於長江以北的省市,例如北京、上海、江蘇省等,我看到武漢和濟南的魚市都在賣這種獅頭。相反香港因為跟廣東省相連,最近的產區是東莞,再遠一點也只是福建省的福州,所以市場上找到的都是南方獅頭,像電單車頭盔那樣,頭的上前方和左右兩邊都給肉瘤包圍。

  另一種同產區有關的金魚是如皋蝶尾,來自江蘇省南通市,在上海和蘇州的北面,但這種金魚在台灣的認知度很高,大概等如大閘蟹就一定要吃陽澄湖出產的。蝶尾、北方獅頭、水泡均是盆養金魚,身體特徵例如像蝴蝶的尾巴、頭頂帽子或晃動的肉瘤、朝向天上的眼睛等,是專為俯視欣賞的角度而培育出來,這些品種現在不流行,同絕大多數魚友改用了魚缸飼養有關。但為了適應側視的觀賞角度,獅頭的造型大幅改變了,特別是泰獅,圓渾雄壯的身軀、挺拔張力十足的尾巴,幾乎將大陸獅頭打垮,但泰獅的頭瘤相對失色,有點對不起獅頭的稱號。



  九十至二千年代的廿年,台灣市場過渡至以大陸進口金魚為主,但市場還算是多樣化,草、文、龍、蛋等四大品種都很容易找到,但我還有一個不解的地方,就是東莞特產——短尾高背琉金,明明是專為魚缸側視而設,但始終打不開市場。

  台灣幾個大盤商一般會用包池形式,向大陸養殖場採購金魚,每池只養同種、同色和差不多大小的魚,不管好醜。這種分類方法方便包裝出口時,計算每箱魚的數量、氧氣和水的比例。以量取勝的另一個好處,可以壓低運輸和報關等成本,如果運輸距離不遠的話,進口後可以直接批發到各縣市的中小盤商或水族店,香港甚至可以當天到店即出售。而最終零售價跟產地的距離有直接關係,詳情可以參閱部落格其他舊文。




  這段時間,台灣亦湧現一些跑單幫的個體戶,又或者工作室,業者通常會親自到一些品牌蘭壽魚場逐隻挑選,走的精品路線,但單價和運費等各項成本,都會比大盤商量批形式高好幾倍。由於多是採用網絡銷售、快遞配送,業者便不用租民權東路這種店面,只需找一個地方夠大的倉庫,甚至在家也能開展業務。台灣的幅員比香港廣闊很多,單靠台北的水族街,絕對滿足不了所有需求,尤其是中南部的魚友。我常說店家不是開善堂、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有利可圖自然就會有供應,看看現在連語言不通的泰國線金魚都一一引進了。實體店亦逐漸同步進軍網絡市場,網絡買魚這種模式沒有好與壞之分,對於可能出現的糾紛,買賣雙方都要概括承受。魚友尤其要明白,單靠片段或相片挑魚的風險,若果接受不了寧可忍手,免得魚財兩失。

  最近十年,台灣市場又有了一些新變化,進口金魚的產地擴大至泰國了,由於多了品種血統補充,且匯率和成本等拉近了,台灣本地的金魚養殖有重生的現象。新晉業者將受歡迎的泰獅在地改良和培養,走品牌路線,一年內的亞成魚賣完就要等下一年,總之貴精不貴多,也殺出一條新血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