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金魚街還有幾個十年?


  要細說金魚街的過去,先從天光墟說起,那是香港還有金魚養殖場的年代,魚場每天凌晨就開始打氣包魚,由新界運魚到旺角販賣,還可以買到紅蟲、水滋等活飼料,既批發給水族店,也零售給一般消費者。由於他們盤據在旺角火車站附近的街道擺賣,天一亮,就會給政府人員驅趕。顧客逐包金魚拿起來,用手電筒照明挑選,絕對不是電影情節,現在每天還在上演,只是販賣地點,由三、四十年前的聯運道,到界限街火車橋底,再到現在的旺角球場附近。金魚街只是俗稱,正式街名是通菜街, 專指介乎水渠道至旺角道的兩段街道,約有四十多間跟水族有關的店舖。它跟附近的花墟和波鞋街一樣,店舖都是因利成便的自然聚合,慢慢做到成行成市。




  我養金魚的年資超過了十年,感覺金魚店像一間鞋店,甚麼品種都賣,獅頭、琉金等熱門款,大中小碼齊備,價錢一般跟魚的大小成正比。金魚店這種經營模式,跟上游供應鏈的作業方式,有莫大的關係。大陸魚場每年春秋繁殖季節孵化出來的魚苗,會經過多次箍選,目的是分品種、顏色和長度。批發定價表就是按這三個分類列出來,魚店有時會一整池買下來,但出貨運輸的單位,就會以一箱箱的計算,魚的尺碼愈大,一箱能放的數量愈少。魚場願意付出多點人力、物力和時間培育的魚,尺寸從某種意義來看,也算是等級之分。不過純粹以長度論英雄,我想其他人也不會認同,就像那條創造世界紀錄最長的金魚,報稱是獅頭,但漂亮嗎?

  有自行繁殖過的魚友都知道,金魚的個體差異大、殘缺率高,一胎數目雖然以萬計,孵化後的兩個月,即是魚苗經歷了變色的階段,至少要選別四、五次,當中至少有一半是不合格,要淘汰的魚。玩家基於個人空間、飼養成本等的考量,會養足一周歲的魚,可能只有十條左右。假設一胎孵化出來的魚苗有一萬條,良率即是百分之0.1,其餘的也算是淘汰魚,可能給其他人分養,又或者沖進排水溝處理掉,在這裡不要跟我討論殘不殘忍,一仗功成萬骨枯,是現實不過的道理。



  同樣的情況放在魚場,繁殖季節的魚苗數量,當然是玩家的一百倍、甚至一千倍以上,大陸稍有規模的魚場,一年的出貨量,都是以百萬尾算的。魚場的飼養速度會比一般玩家快,金魚長至4-6公分,轉了色就可以出貨了,時間可能少於兩個月。我姑且當魚場,跟一般玩家一樣,在轉色之前,一萬條魚苗會先處理掉一半,剩下的全部都會賣出來。

  前文提過,大陸魚場批發金魚是算長度的,長相、顏色過得去的魚,能留在魚場養久一點,因為愈大條,愈能賣個好價錢。魚場的池子,都是按品種、顏色和長度飼養的,為甚麼我會形容金魚店像鞋店,因為批發金魚時,長度會定在一個範圍,例如4-6、7-9、10-12公分等等,就像鞋子尺寸那樣。我們在金魚街買到的蘭壽,以未滿周歲的魚為主,即是小到中魚,由於蘭壽是短尾金魚,十八公分以上就叫大魚了。以福州的魚場計,大魚只要一年時間便可以養出來,小魚至中魚幾乎全年都有供應。假設魚場各項條件都比玩家優勝,一萬條魚,良率可以由百分之0.1,提高至百分之1,即是一百條。扣除起先淘汰的五千條,其餘的四千九百條,會因為長度沒有進展的、體型缺點逐漸明顯的,未滿周歲就要中途賣出去。



  再返回金魚街的現實環境,平時看到的中魚、小魚,尤其是盤仔魚,大小眼、鴛鴦眼、尾巴高低、摺尾折尾、背部凹凸等等是常見的情況。我經常在那些魚當中尋寶,當是遏止購物狂的藥物,但心裡很明白,不是挑最好的,而是找一條沒有那麼多缺點的。因為在我眼中,良品率以外的都是淘汰魚,或許有人認為這個說法太傷人,甚至是胡說八道。還是大陸人比較會包裝,魚場量販式出售的魚,統稱為商品魚。至於逐條逐條在池裡面挑出來賣的,就是所謂的精品魚。若果簡單以分數說明,我覺得商品魚,就是值60-89分,精品魚就是值90分以上。但是當中存在一個不確定因素,就是挑魚的人?因為魚場、魚店和顧客之間,沒有一套公認的標準,分數只是個人觀感或者概略印象打出來,那怕是金魚店主親身去挑,跟一般魚友的認知都可能有偏差。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但單位卻不一致,這是網上評比金魚,經常演變成罵戰的原因之一。打完場的方式,就是蘿蔔青瓜各有所愛、挑魚自己喜歡便成。




  大陸魚場一般會直接發貨到金魚街的店舖,經過簡單轉水,就會倒進缸裡販賣。來貨時,金魚的品種、顏色和長度都分好,放在不同的箱子裡,同一缸的魚,價錢都是均一價。按上文的分析,不足周歲的魚,水平很參差,故此魚友便要考眼光,挑選心目中相對最高分的魚回家。那亦說明了,我們為甚麼常常去金魚街,等候魚店進魚,因為挑魚先後,價錢都是一樣的。金魚街優勝之處是位置方便,就算你住在深圳,一個小時內也能抵達,貨源都集中在這裡,精明的消費者自然懂得來尋寶。




  金魚街地舖魚店,一般有齊大中小、高中低價的魚,原因很簡單,就是走大眾路線,瞄準不同水平和預算的顧客。金魚街人流不息,商舖業主自然笑逐顏開,因為安坐家中每月有現金入袋,風險相對低很多。但是租金偏偏是金魚店的催命符,現在金魚街隨便一間四、五百平方呎的地舖,每個月的租金,動輒四、五萬港幣,即大約十六至廿萬新台幣。朋友說換在台灣,同樣面積的店面,四至五萬新台幣就能搞定。當你再簡單算一算,金魚店租金,連同進貨、水電等支出,粗略估計每個月也要有六萬元港元生意額才能打平,還未計老板薪水。若果以十元一條的盤仔魚計算,即是每個月要賣六千條;一條十公分賣兩百元的蘭壽,每個月也要賣三百條。現實是,養金魚的人口沒有那麼多,再者魚友家中魚缸的容量亦有限,金魚店根本做不到這樣的生意額,結果有的在苦撐、有的搬別的舖、有的更倒了。


  金魚街鄰近旺角火車站,是大陸自由行旅客,其中一個落腳和掃貨熱點,他們無疑刺激了香港的商品消費,但同時也推高了商舖租金。現在續租的話,業主閒閒地都要加五成租金,反正以陸客為目標的藥房、零食店、食肆搶著要。有些魚店逼於無奈,租到住宅大廈繼續經營,有業主甚至將全幢大廈,改裝成店舖出租。租金可能是地舖的一半,面積則是雙倍,但是顧客流量可能是以往的十份之一。

  盤仔魚以往是地舖金魚店的重要收入來源,因為顧客量最多,生客的比例很高,他們的預算、水平和要求都不高。他們往往隨便撈一撈,交易很快完成,然而他們買魚死魚再買魚的頻率亦很快,店家可以達成貨如輪轉的目標。但是樓上舖做不到這一層顧客,只有熟客才會找上門的,魚店就要改走精品路線。樓上舖每一次進魚,老板得親自到大陸魚場挑魚,就算平均價錢,比量販式或整池買貴很多也得接受。魚場不是省油的燈,挑剩的魚,還是會批給其他金魚店,反正是乾賺無賠,魚場很樂意配合。金魚的來貨價倍升了,連同老板機票食宿等費用都加進去,同樣的魚,不見得會比在街舖時賣得便宜。樓上舖貴買貴賣實屬無可厚非,但是走中等或平價路線的地舖金魚店,在租金壓力下逐漸淡出,則是地產霸權的哀歌。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金魚街也經過幾十年生聚,才有現在的光景,當你走在街上,卻沒有金魚店,這裡還配叫做金魚街嗎?

p.s. 為免惹起誤會,這一篇沒有使用金魚街店家拍到的相片,金魚都是拍自大陸魚場、魚店或是我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