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京城的茶垢



  南韓首爾的崇禮門只是一座城樓,大火之前城牆早已拆了,仍然是第一號國寶,除了歷史久遠外,我想因為它記載了首都的變遷,和注滿很多民眾回憶。這一篇文章要講的,也是城牆和城樓的故事,這次出遊在北京期間,我入住的是崇文門飯店,對面就是明城牆遺址公園,行程的最後一天,跟朋友分頭出遊,我在看金魚前,先到公園走一趟,收獲甚豐。


   北京今日是首都,亦是經歷遼、金、元、明和清等五個朝代的古都,要認識她的歷史,可以由門入手。北京人的老話「內九外七皇城四」,分別指內城、外城和皇城。地圖顯示的就是皇城,它在明朝永樂年間修建,是在元大都皇城的基礎上,向東、北和南擴建,可說是北京的中心點。那時皇帝的居所就是故宮,中國傳統建築講求對稱,故宮就是北京的中軸線。皇城的四門,分別南面的天安門對北面的地安門;東面的是東安門,西面的是西安門,現在只剩下最出面的天安門。


  包圍著皇城的就是內城,又稱京城,崇文門就是內城九門的其中一門,在城的東南方。這個明城牆遺址公園長一點五公里,就是我邊行邊拍照和邊看的收獲,花了差不多兩小時,才走到盡頭。城牆始建於明朝永樂17年(西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比南韓崇禮門晚廿多年,但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城牆遺址年久失修,甚至有倒塌的危險,市政府遷拆民居、參照原貌復修外,最重要是九七年發起捐獻城磚,很多民眾把自家的院牆拆了,捐獻老城磚。當局把新燒的磚放在城牆的內部,老磚則放在外面,公園在零二年九月完工。公園以「老樹明墻」、「殘垣漫步」、「古樓新韻」、「雉堞鋪翠」做主題。


  沿著城牆往東一路走,有一座信號所,就是京奉鐵路的第一座信號所,一九零一年由一位英國工程師金達設計和建造。聽說現在是一間酒吧,由於是早上的關係,看不到一點痕跡。京奉鐵路原名叫關內外鐵路,起點是正陽門,終點是瀋陽舊稱奉天城,全長八百四十多公里,由英國人控制。鐵路最有名的地方,相信是北洋軍伐張作霖乘坐火車時,遭日本人炸死。



   我沿在城牆往南走,走到東南角樓,原來開放參觀,門票是十元。一九一五年,當局修建京師環城鐵路,把城牆最後一個墩台拆毀了,改成火車券洞,亦是城樓的入口。那條環城鐵路,從東便門經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終點是西直門車站。城牆的另一邊,依舊有火車軌,不時都有火車駛過,但屬於那一條線我就不知道了。



  我穿過火車券洞,走上台階,便可以登上城牆,古代的作用是禦敵。這一座東南角樓,北京城除了九門會興建城樓、箭樓外,為了加強防衛,亦在城的四角興建箭樓,簡稱為角樓,這裡亦是北京唯一保存下來的角樓。這座角樓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突出於城牆外緣方形台座上,台高十二米,平面呈曲尺形,有一百四十四孔,派駐弓箭手抵禦入侵的敵人。1949年後,城牆逐段拆除,這裡一帶亦因為要興建北京火車站,只保留了角樓城台和近百米的城牆。



   東南角樓內有乾坤,底層是一間相信是由外國人主理的藝術工作室,可以看到有一些展品。個人修養有限,只拍了一件疑似魚的物體,各位請自行鑑賞為何物。二、三樓則是關於城牆的展覽。對京城、歷史沒有認識的,又或是初到貴境的人,都會給無限次方的城門,搞到一頭霧水。



   二樓和三樓則是首個北京城垣歷史專題展館,介紹明代北京「內九外七」十六座城門、城牆,並有1:60的複製模型,附以圖片、武器等文物,在零七年十月開始展出,我也算是有緣遇上。崇文門在元朝時稱文明門,而老北京則稱「哈德門」或「海岱門」。京城的每一道門都有其作用,崇文門是收稅的地方,凡是來往商人均須在此交稅。崇文門有崇敬化文的意思,以前所有進北京赴考的舉人,都要進崇文門;死人出殯、囚犯赴刑場,則要從宣武門至刑場。南中的正陽門,是國都的正門,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在此出入。其他門都是一對的,東下的東直門對西直門;東下朝陽門對阜城門;南右的崇文門對安定門;南左的宣武門對德勝門。

  阿媽教落買樓要揀座北向南,因為有冬暖夏涼的好處,京城的宮殿當然也懂得這個傳統智慧,另一方面皇帝坐在高人一等的龍椅,亦有傲視天下之勢。據說處於京城中軸線上的正陽門,北面沒有相對的門,以免洩龍氣。內九門的門字,最後一筆都是直的,因為皇上乃真龍轉世,水中之物最怕就是鈎,門字沒有鈎是忌諱。




  看地圖,外城是在內城南方,修築橫向長方形城牆,令北京呈「凸」字狀。外城設七門,分別是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和西便門。在上海要找地方,必需說出目的地的交界路名。你在北京只要記著點、線、面,中心點是故宮,城門連起來便成線,縱線橫線連起來便成為面。北京的主要道路叫環,圍著四方城興建的,由二環開始發展至六環路,看著的北京地圖,環路就好像現代城牆,把北京城團團圍著。


  古代城牆和城樓的作用是禦敵,現在卻讓我通古今,走進北京千百年歷史的時光隧道。我有幸遇到的算是較完整的一塊瑰寶,在過去的五十年,因為發展、交通等原因,城牆一一拆掉了,等同把京城的皮剝下來,原有的位置只剩下空洞的名字。城牆和城樓不及霓虹燈光、玻璃幕牆那麼斑斕,但磚瓦上那份滄桑、沉厚,就像紫砂茶壼的茶垢,是不能隨便把它洗乾淨的。

p.s. 上面的兩幅皇城和內外城圖,轉載自維基百科;北京地圖取自北京地圖網。

p.s. 另外我也要為顏色補充一下,有追開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部很遜的數位相機,經常都有偏色,就算戶外加上陽光普照,拍出來的色溫也可以不對。當然很多可愛的朋友覺得顏色很特別,跟場景的格調也很配合,算是將錯就錯吧。

3 則留言:

  1. 對,就是想說照片的顏色問題,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執一下,我知你不會嘛。但可有想過買一部新的數碼相機呢?

    我對歷史的知識,真是有限公司,相信我還未到那一個年齡開竅的階段。
    謝謝老人家為大家補給多點歷史知識,但根據琪牛的字典,最入耳聽歷史故事的地方,還是站在建築物前細聽......^^"

    琪牛
    [版主回覆03/11/2008 23:38:49]早有決心買, 欠缺行動, 有信心的攝影師是懶得改色,
    我同妳一樣, 那些知識都是後補,
    若果無去過, 相信依舊無知。
     

    回覆刪除
  2. 畢竟是自己的家鄉,解說的很詳細~
     
    等有機會去韓國時,可以請班森爲我們帶路嗎??
    [版主回覆03/11/2008 15:19:18]妳說是家鄉, 我真是羞愧, 對北京還是普普通通而已,
    我現在去旅行的玩法好像倒過來,
    不想逐一把旅遊書的介紹, 證明無誤,
    每次都是隨心亂闖亂撞, 回來後才找資料, 了解自己去過那裡。
    妳要去韓國, 也可以試試這個新方法

    回覆刪除
  3. 嗯~~對於自助而言,事前的準備資料是很重要的,所以沒有資料根本就不了解古蹟或遺址的歷史故事~~
    [版主回覆03/11/2008 20:25:36]我們都是頹廢團的擁護者, 行程比較隨性,
    略略知道一些重要的景點要去,
    但不想像跑馬燈一樣, 把整本旅遊書的路線行一次,
    喜愛的便多留一會, 不喜愛的馬上刪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