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舊山線的神蹟




  說完CK124蒸汽火車頭,這一篇則是鐵路與車站的故事,少不了的影像是龍騰斷橋,它原名叫魚藤坪橋,是磚拱造型的橋墩與大跨距鋼樑構成的鐵路橋,但毀於1935年的大地震,現在亦成為舊山線永遠的地標。這一趟舊山線,好久不見!是台鐵慶祝123周年的活動,參加者都會有一個摺套,入面有當日的紀念來回車票和乘車證明書,摺套底有預留地方,給你蓋上車站印章,但我欠缺訓練,四印全失敗。

  追本溯源,台鐵於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成立,當時的巡撫劉銘傳,完成了基隆至台南的鐵路線規劃,但任內只完成了基隆至台北、台北至新竹兩段鐵路,便因病辭職。直至日據時代,日本政府成立的鐵路隊,在1896年為基隆至打狗(高雄)的縱貫鐵路,做了路線的勘察和測量,經過十二年的建設,縱貫線全線通車。縱貫線在苗栗至台中的路段,由於都要穿越山區,列車速度有限,造成客貨運的樽頸。台鐵在1919年,沿著台中港等地區新築一條平行的新線,定名為海線;原來竹南經台中到彰化的路段則稱為之山線。而舊山線就是指苗栗三義至台中縣后里,全長只有15.9公里。列車由於要穿過關刀山與火炎山,中間有三座鐵橋和八個隧道。台中線雙軌工程(新山線)在1998年完工後,便取代了這一段舊山線,同年九月廿三日,它開出了最後一班列車,結束近百年的經營歲月。




  舊山線退而不休,設施保存得很好,車站是當地特色的旅遊景點,韜光養晦十多年後重新再上路。友人最近去過內灣和勝興,大讚值得一遊,但情況跟我以前去的時候相近,沒有交通工具,更走了一段甘苦的山路。多得她的提醒,我才留意到舊山線的活動,由於正值暑假,很多家長都帶上小孩,到來一起緬懷舊山線的風華。



  前面提過舊山線的特色,就是穿過迂迴的山路,但對火車來說,就是吃苦頭,因為動力何來?從三義站南下,就要爬十六份坡,這裡舊名叫十六份,坡度是千份之廿五,火頭拖著長長車廂的宣傳照,都是在這裡拍攝。列車之後就會穿過長230公尺一號隧道,就會抵達勝興車站。這裡也是縱貫鐵路,海拔最高的一個車站, 有402.326公尺,可想而知,平路和直路適合火車多一點。

  勝興車站的遊人,比車廂裡面的乘客還要多,各人都佔據有利位置,等我們乘坐的列車經過,當中也有不少是買不到票,包計程車來追拍火車的。勝興車站的建材主要是福州杉,樑柱的接駁位全用榫位結合,沒用過一根釘。經歷多次地震仍屹立近百年,車站沒有人檢票,改為賣台鐵紀念品,還有有名的台鐵便當。


  這裡以往是盛產樟木,設有十六座蒸餾樟腦的爐灶,附近盛產木炭、香矛油、柑橘等等,主要以貨運為主。光復以後,這裡設了勝興村,才改叫勝興車站。遊人都在路軌附近亂闖亂碰,旁邊開了一些商店和食店,比較多的是客家菜,也可以DIY擂茶。廣東話會以「火車捐山窿」,形容火車進入隧道的情況,友人說從未試過走進火車隧道玩,我當日也有跑進去,因為比較涼快。這裡亦有很多拍友守候,等著拍火車經過的畫面。



  另外要補充的是,這趟舊山線列車,去程是CK124蒸汽火車頭,拖著五個車卡。畢竟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家,怕它不夠力跑山,後面有台R40柴電機車幫助一下,回程就由它牽回去。柴電機車在1960年加入縱貫線運行,亦使台灣鐵路進入新老交替的時期,火車頭由蒸汽動力改為柴油動力。




  火車離開勝興車站後就是二號隧道,這裡海拔有726.45米,附近有一條折返線。當北上火車不夠力爬上去時,可以退回折返線,利用衝力再反向衝上去。即好像一種過山車,盡頭幾近垂直,用下坡的衝力,便能一支箭般向前衝衝衝。火車之後停在魚藤坪橋,即是龍騰斷橋,這裡本來不是正式的車站。魚藤坪橋曾經是台灣鐵路藝術極品之一,可是1935年附近的大安溪發生強烈大地震,新竹州、台中州都是重災區,磚做的魚藤坪橋拱嚴重龜裂,後來的餘震,又把橋拱震斷了。當局一度放棄舊山線,以海線為主幹線,後來就算重建了一條新的魚藤坪橋,再接回內社川橋。來朝聖的拍友都是為斷橋而來,因為它可以做前景,後景則是火車會經過的新橋。舊橋的第四號橋拱,是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造成斷落,當局決定就地保留,見證相隔64,兩次在21號發生的震憾。






  剛才拍友取的後景,就是這條在舊橋下游八十公尺,新的魚藤坪橋。列車沿著這條鐵橋往南走,會看到附近的鯉里潭水庫,這裡距離水面三十三公尺,從車上望出去真的有點恐怖。火車沿途亦會經過三至六號隧道,它們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長短不一,短的四十八公尺,長的五百一十一公尺。隧道通車初期都是磚造的,自從發生過大地震,除了第一號隧道北入口,保留磚造結構外,其他都改為混凝土。七十年代,西部幹線電氣化工程,要擴大隧道的空間安裝電車線設施,所有隧道的路基都要往下挖,但列車依然要保持運作。車廂光線忽明忽暗,空氣裡有帶著歲月滄桑的煤煙味道,「索一索」沒有紓筋活胳,倒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列車經過大安溪鐵橋之後,便是旅程的終點站--泰安車站,現在的車站是在1935年重建的,以鋼筋混凝土造的,窗戶是上托式木窗,原來的木建築車站是地震中倒塌了。車站處於谷地,穿過這個剪票口之後,走過隧道上一層,即是月台、路軌都比車站要高,跟一般車站不一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零四年把舊山線評定為世界遺產潛力點,這也是縣政府落力經營的原動力,想把它引向觀光業之路。路線、車站的歷史說了那麼多,表面上只有火車迷才會有興趣,但它盛載著先輩們的生活、怎樣在這塊土地打併,見證著這個社會從落後,走向繁榮的寒暑表。舊山線現在的運輸價值承然是零,勉強再開的話,甚至是賠。但在過去,縱貫線促成了台灣首次空間革命,把西部三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連起來,舊山線在那個歷史時刻,自然也有一份汗馬功勞。它能完整保留下來,經過年月積累,它轉化成人文的遺產,絕對有永續經營的價值。舊山線能再開出來,怎麼不讓人感動,因為在香港,這樣的事情叫神蹟。



1 則留言:

  1. 下週三有機會可能也會去!! 搭蒸氣火車要戴眼鏡跟口罩,不然滿臉都會黑漆漆~~~
    [版主回覆08/11/2010 20:01:09]應該沒有這樣嚴重, 當時我甚麼都沒有帶, 哈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