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置金魚於道外


  哈爾濱道外區的商住大樓大火,喚起了我的回憶,原來2013年夏天曾經到此一遊。我不是去出事的北方陶瓷商城,買廚具、日用品等東西,那裡一帶都是賣建材、裝修物料,幾乎可以說是成行成市。道外屬於哈爾濱南岸的老城區,網上資料說早在商、周和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人聚居。道外區跟對岸的太陽島,給一條松花江貫穿了,附近有兆麟公園,就是每年舉辦冰燈會的地方。差不多廿年前,我還在讀樹仁時,藉去北京清華大學的交流團,完結後順道再北上哈爾濱,過一個算暖的農曆新年,大約攝氏零下十五度左右。自那一次之後,我確認身體無法在這種天氣運作,也不可能冬天再來。



  這次是盛夏,平均廿度左右,我的狀況好一點,沿著江畔路走到一個廣場,有人看江、有人垂釣,更甚的是有人拖著土製水泡游松花江。這個畫面我不陌生,因為在丹東的鴨綠江邊、南京的長江邊都見過類似的情況,香港只有晨運客才會跳進維多利亞港游泳,當然維港渡海泳亦已復辦,這等如中港接軌嗎?嚴冬時,松花江會結冰的,最震撼的畫面是,當地人會在江中劃出天然泳池,讓壯士游泳,當年卻沒有遇上。哈爾濱的嚴冬到底是甚麼概念,再說回道外那場火警就會知道,倉庫凌晨死灰復燃,氣溫攝氏零下廿五度,消防員射水落在建築物,馬上結成冰柱,水喉放久了也會結冰,燒開水解凍,這一切都遠離我的認知。




  離道外火警現場不到兩公里有一個花鳥魚市場,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攤販就在自發聚集成市了。1988年,市場退入錢塘街,每逢周末攤敗數目達到四百多戶,從業員過千人,佔地達一萬平方米,是哈爾濱最大的批發市場。由花鳥魚、水族器材、漁具、工藝品等包羅萬有,七成的花鳥魚銷往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另外鋁合金養殖箱加工業,已成為市場的支柱產業。







  保守估計這裡的攤販連店舖約二百間,但一如我的預期,內地水族業走向兩極化的現象,金魚靠在給市場淘汰的邊緣。攤販賣的金魚,可以是幾塊錢一條,甚至是按重量去算。當然不是龍躉、石斑的價錢,就連紅衫也不如,看看攤販都有秤放在桌上,總結兩個字就是心酸。




  最令我感到驚奇的是,更多的攤販在賣熱帶魚,價錢跟金魚差不多,但買的人絕對比金魚多很多。問題是,金魚起碼是冷血動物,可以隨氣溫調節體溫,再冷的話,就是冬眠,或減少動態就好了。相反熱帶魚需要一個相對穩定、廿多度恆溫的生活環境,前文提文到,哈爾濱的夏天很舒服,冬天零下十多度是最低消費,那些魚怎麼可能撐得過冬天,又或者要幾多支暖管去保溫?電費隨時也交到破產。這個情況,我跟看到北韓人養熱帶魚一樣恐怖,某程度是一種虐待的行為。





  店舖的話,不用說是賣單價高的魚,例如紅龍、血鸚鵡、錦鯉等,這意味著市場不是沒有消費力,而是鈔票不入金魚之門。根據我在大陸的觀察,這不是偶然的現象,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還好,其他二線城市廣州、瀋陽、杭州、武漢等都淪陷了,愈是傳統的魚市,金魚都是佔據地攤的位置,心裡想說不,市場卻誠實到不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